D:变形宿

家的新质感

100年后的现在,人们对于家的渴望已不再仅止于「容身」的最低限需求,在各种基础条件都能够满足的现代生活环境中,家或可视为编织个人以至於各种特定社群之生活情境的载体与媒介,而在其所扮演的既定建筑类型中,孕育出全新的质感。这个质感,可能与材料有关、与空间形式有关、与公共/私密的领域有关、与生活的各种节目有关、与精神向度或信仰有关、与自然环境的状态有关。家,於是在新时代中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它该是能够因应逐渐迈向多元化生活群像,而得以让人们参与这个世界,并与其交往的媒体。这或可被诠释为所谓的「家的新质感」。

1:陆希杰 + 何炯德x国产建材实业:混杂登录的楼居方式

E:智慧家

家的智能创建

在谈及智慧生活之际,总容易联想到在数位科技加持下,所衍生出的在家中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印象。身体与环境开始对话的意象,已经无法断言是无稽之谈了。浴室与厕所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而开始提升舒适环境的水準。纤细、致密、周到、简洁,这些日本的美意识,都在科技的尖端上开始发挥机能,然而,所谓生活的智慧,若更广义的来碰触的话,或者也能狗指涉因应特定风土及现实环境条件下,所衍生出来的空间行为与知觉,甚至延伸到社群之间的相处与交往的方式。这或可诠释为「SHARE(共享)」,亦即「资源善用、自他共荣*」的住居状态。

1:辻真悟X利永环球科技:触觉的住宅:运用传感技术,探究「有感的建筑皮肤」

2:李启诚+蔡东和X O Plus Design:空间记录——变形虫之家

F:感知域

家的冥想空间

人们如何成为行动与思维的主体?「现代人」之所以现代的第二个意义,即在于身体感受与意义能进行反思性对话,以建构出独属于自身的行动渴望与主体感受。人们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人生抉择,在于每一个身体皆是确确实实的独特的,不仅是「我感,故我在」,而且是「我感,故我(殊)异」。

「家」,开始从一个角色的住所(装填著各种机能性、身份性的「生活的容器」),逐渐转变为一个诗意的栖居地,让最简单的自然(光、气流、草花、空⋯⋯)来启蒙身心,安顿灵魂不必怀疑一这些新款的「家」,已经於台湾的城市中,点点乍现。

1:许棕宣X WoodTek 台湾森科:阿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