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本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

实施过程

行政法与综合行政执法概述

爱国精神

文化自信

使学生理解并系统掌握行政法与综合行政执法的基本理论以及规范体系,认识城市综合执法的基本要求,为依法行政与依法维权打下知识基础。

能够初步运用行政法与综合行政执法中所授的一般原理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行政法问题;反思当下法治建设进程中与“权力制约”、“权利保障”的相关现象,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程真正感兴趣并为中国法治水平的提高贡献心力。

坚定学生对党的领导,科学发展政策的认同,增强国际视野,培养国家忧患意识,满怀爱国热情,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发扬时代精神。

通过课程内容讲述,引入到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效果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成效。我国民众热爱祖国,众志成城,一致抗疫,体现了我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法治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爱岗敬业

团结合作

熟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内容、功能。

结合实际能清楚行政法基本原则在现实中的要求,并能够结合社会热点进行阐述和分析相关的社会案例。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树立学生履行时代赋予使命的责任担当,激起学生学习报国的理想情怀;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培养了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通过民事主体制度的学习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制度特征,认识到人是民法的目的,是法律的目的,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最终目的。

讲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并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增加课程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以不遵守防疫政策,涉嫌违法相关事件为案例,说明作为公民,我们要遵纪守法;以抗疫英雄的事迹为典型案例,弘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以积极参与抗疫的志愿者为案例说明各行各业要团结一致,积极抗疫,才能取得胜利。

行政行为

公平公正

责任担当

了解行政行为的涵义、特征和分类,明确行政行为的内容、效力,弄清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和合法要件;掌握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能在具体案例中对所涉具体行政行为作准确判断;能从法条出发,对行政行为案件进行客观分析;理解行政行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树立学生履行时代赋予使命的责任担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整个行政执法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还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培养了爱岗敬业、公平公正、责任担当的职业精神。

在进行行政行为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引入“手术室里抢救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案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适时引入学生参与讨论,体会“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刻内涵,感受“细节决定成败”的永恒真理,学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每个细节,这是职业要求、职业道德的重要特质。

行政执法

监督

政治信仰

守责尽责

遵纪守法

了解行政监督的内容和体系,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掌握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

能够区分法律规定行政主体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思考如何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制度,能够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对待政府的权力。

让同学们在学习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要有守责尽责、遵纪守法的意识。要认识到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监督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与愿望,培养他们公共参与的素养,建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治信仰。

行政执法监督是一项需要公平公正的工作,它的作用规范人的行为,严明纪律规矩。通过引入“疫情防控中监督不到位典型案例事件”,采用学生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担当,严守工作纪律,把各项措施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坚决做到有责、担责、尽责,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和政治信仰。

行政救济

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识记行政救济的概念;熟悉行政救济的种类:申诉、控告和建议、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对于具体案例能从最有利于当事人角度选择最佳救济途径。

行政救济要依法解决纠纷,尊重法律、尊重法律程序。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行政救济是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是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或可能受到侵害时的防卫手段和申诉途径。引入疫情期间“行政不作为”行政救济案例进行分析,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行政救济为公民提供帮助,体现了以人为本,从其功能、内容等方面进行建构学习,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与实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