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名称

时间

创始人

方法区别

方法特点

JBN

1959

Johnson, Bossler和Neumann [11]

数值计算法(Christiansen 2001)

函数拟合法(Miller 1983)

1) 方法简单,缺点多;

2) 见水后的数据;

3) 不考虑毛细管压力效应 (除Li et al.法);

4) 数据差分容易产生误差;

5) 实验注入速度快。

JR

1978

Jones和Roszelle [11]

图解差分法

李氏法

1994

Li等人

考虑毛细管压力效应,毛细管压力对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影响大

改进JBN

1995

Kalbus和Christiansen [12]

剩余含水饱和度比从驱替毛细管压力获得的端点含水饱和度高

Toth et al.

2002

Toth等人

数学函数法

CDM

1989

Civan and Donaldson

求积分法

1) 见水后的数据;

2) 考虑毛细管压力效应;

3) 迭代法计算结果误差更大;

4) 不能预测非润湿相Swir相对渗透率。

UM

1991

Udegbunam

计算机程序求积分

迭代法

1973

Archer和Wong

调整参数把实验压力和生产数据 与模型计算结果拟合

1) 产生的相对渗透率数据是在整个饱和度范

围内,不是唯一的;

2) 样条函数使相对渗透率曲线形状变得更加

平滑,可生成任意形状的曲线;

3) Kerig和Watson (1986)用样条函数消除

了系统误差,且使变量误差变化幅度大大

减小。

幂律 函数

1979

Sigmund和McCaffery [13]

数学方法

1987

McMillan [14]

1990

Grattoni和Bidner

样条 函数

1986

Kerig和Watson [15]

统计学方法

2006

Subbey等人 [16]

2008

Basbug和Karp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