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原始资料

一级编码

二级编码

A10:“厕所”好就好在匿名上,能讨论一些在“厕所”外讨论不了的事,同人作品也很多。

匿名

群体聚集动机

A7:建“厕所”的初衷就是因为有些话在一般的地方不敢说,所以给自己另外划了一个地盘。

回避话语霸权

A2:建“厕所”的初衷就是发出来这些所谓网红做的事,还有大家反感的声音,让未成年人不要学他们。

抵抗话语霸权

A3:会突然发现我跟在“厕所”认识的朋友品味一模一样,都是那种不怎么被人理解的兴趣。

兴趣

被排斥的边缘化处境

A6:跟“厕妹”在爱好上会有更多共同语言,更能互相欣赏。

兴趣

A1:我在现实中和朋友相处比较自卑,父母不理解,老师也会对我阴阳怪气,但网上的“厕妹”朋友因为经历了类似的事情,所以都愿意无条件地夸我,这让我感觉到自己是有存在感的。

社会支持

A5:每天作业都比较多,我妈不太让我动手机,不想让我给虚拟人物花钱,自己接稿赚钱花也不行,压力太大了,天天就是走形式混日子,做什么都没有精神。

课业

A8:“厕妹”的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

心理

A4:“厕妹”比普通朋友好多了,不会因为我“自残”而远离我或者非要开导我,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很亲切。

A5:外人不管怎么去学“厕妹”也不会完全成为“厕妹”的,他们家庭富裕当然体会不了我们的感受。

经济

A3:在路上被男性骚扰,我骂他一句,他就开始骂骂咧咧地追过来,回家跟妈妈讲这件事,她非说是我穿得不像好姑娘,在“厕所”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大家都“厌男”。

性别

A10:大家会在自己的主页标注“镇魂”,这样就不容易被不相干的人搜到了。

自我保护

排斥局外人的屏障

A3:用“花名”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自觉吧,“厕所”这种地方太多人知道了就会被举报。

群体维护

A6:“萌萌人”很容易看出来,比如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或者发言不看场合的,一般就是“萌萌人”。

隐性规范

A3:只要你逛“厕所”,那大家都一样烂,反正都是需要一个宣泄恶意的地方,这种方式起码比直接攻击别人好。

宣泄需求

存在分歧的关注焦点

A4:我们这些消极的人可以聚在一起看乐子,有家的感觉。

消遣需求

A9:希望在被画画搞到负能的时候看看一样的人的吐槽和建议。

交流需求

A7:会有学琴好累、好贵、学大提琴以后也没饭吃之类的投稿,我很少评论但是会去评论这些比较能共情的投稿。

共情需求

A8:能发泄一些情绪并且让一些人看见,真的能让人情绪稳定很多。

调节情绪

正反馈强化

A1:会减少一些孤独感,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这样”,还有就是过滤信息的能力变强了。

信息选择

A5:感觉成为“厕妹”后心理状态比之前好了一些,更开朗、更爱说笑了,不过也更依赖于网络了。

增加表达

A6:成为“厕妹”后可能比以前更敢发自己创作的一些东西,大家更多的还是会鼓励。

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