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最佳证据

JBI预分级

评估

早期筛查

1) 患者入ICU时及24 h内采集鼻和咽拭子进行MRSA主动筛查,确定患者是否为MRSA定植患者,以指导抗生素使用。取样时棉签应插入3/4,并擦拭2~5遍。 [42]

3d

与操作 相关的预防

手卫生

2) 气道管理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4]

4b

3) 手卫生时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肥皂和水。 [4]

1b

体位

4) 无禁忌证患者应抬高床头30˚~45˚。 [1]

1a

口腔护理

5)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使用0.12%氯己定(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 [1]

1a

6) 使用有效的工具评估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38]

3c

7) 建议采用刷牙 + 冲洗 + 咽部深吸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 [27]

1a

8) 对于不建议刷牙的患者,如容易出血的患者,建议使用泡沫拭子。 [39]

1c

气囊压管理

9) 气管导管气囊的充盈压应保持不低于25 cm H2O。 [1]

1a

10) 推荐使用气动装置连续控制气囊压力。 [24]

1a

声门下吸引

11) 推荐使用声门下吸引。 [1]

1a

12) 推荐预测有创通气时间超过48 h或72 h的患者使用装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管的气管导管。 [1]

1a

减少有创 通气时间

13) 尽可能减少有创通气和缩短有创通气时间。 [1]

1b

14) 推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早期气管切开术定义为开始机械通气后7天内行气管切开术。 [11]

1a

15) 使用经口气管插管,而不是经鼻气管插管。 [1]

1c

16) 推荐尽早合理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减少气管插管。 [4]

1b

17) 经鼻高流量给氧可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I型呼吸衰竭及部分轻度II型呼吸衰竭患者,减少气管插管和再插管率。 [4]

1c

18) 有创通气时尽可能减少镇静剂的使用,使用期间应每日评估其使用的必要性,并尽早停用。 [1]

3d

19) 符合条件者应每日唤醒并实施自主呼吸试验,评估是否具备 脱机、拔管的条件,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1]

2c

20) 鼓励并协助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 [4]

1c

肠内营养

21) 推荐机械通气患者选择经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 [1]

1b

22) 对于接受肠内营养的无症状患者,不推荐常规监测胃残余量。 [1]

1c

与器械 相关的预防

清洁与消毒

23) 推荐使用酒精棉片擦拭听诊器。 [4]

1c

24) 呼吸机外部管道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推荐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但在有肉眼可见的污渍或有故障时应及时更换。 [1]

1c

更换频率

25) 推荐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建议临床每72 h更换密闭式吸痰 装置。 [35]

1a

26) 机械通气患者若使用热湿交换器,每5~7 d更换1次,当热湿交换器受污、气道阻力增加时应及时更换。 [1]

1c

器械选择

27) 机械通气患者可采用热湿交换器或含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作为湿化装置。 [1]

1a

28) 不常规推荐镀银气管导管。 [4]

1c

29) 不常规推荐使用聚氨酯材料的气管套囊。 [21]

1a

药物预防

选择性口腔去污(SOD)

30) 推荐选择性口腔去污,而不是选择性消化系统去污。

3a

31) 不建议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氯己定进行选择性口腔去污。 [10]

1a

益生菌

32) 推荐使用益生菌预防VAP,预防VAP最有效的益生菌是:长双歧杆菌 + 保加利亚乳杆菌 + 嗜热链球菌。 [13]

1a

应激性溃疡

33)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推荐预防应激性溃疡。 [32]

1a

教育与培训

34) 推荐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相关集束化护理标准的教育和培训、审计以及反馈。针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的呼吸机相关集束化护理包括:① 无创机械通气;② 间断镇静;③ 进行自主呼吸实验;④ 避免再插管;⑤ 早期气管切开。 [38]

1b

35) 对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的方式、时间等制订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并对医护人员进行持续培训,采用环境清洁核查表对清洁效果进行监测。 [42]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