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级指标 I indicator | II级指标 II indicator | 权重 weight | 计算式 Calculated mode |
| 林分起源 Forest origin (10分) | 天然防护林面积占比 | 7 | 天然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防护林面积占比 | 3 | 防护林面积/森林总面积; | |
| 林分结构 Forest structure (30分) | 水源涵养林面积占比 | 3 | 水源涵养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水土保持林面积占比 | 4 | 水土保持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其它防护林面积占比 | 1 | 其它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针叶类乔木防护林面积占比 | 2 | 针叶类乔木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阔叶类乔木防护面积林占比 | 5 | 阔叶类乔木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灌木类防护林面积占比 | 1 | 灌木类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幼龄林面积占比 | 2 | 幼龄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中龄林面积占比 | 2 | 中龄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近熟林面积占比 | 2 | 近熟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成熟林面积占比 | 2 | 成熟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林分结构 Forest structure (30分) | 过熟林面积占比 | 2 | 过熟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乔灌草结构面积占比 | 2 | 乔灌草结构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混交林面积占比 | 2 | 混交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林分稳定 Forest stability (30分) | 林地被人畜破坏程度 | 4 | 被人畜破坏林地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防护林地增减程度 | 4 | 经营期内减少或增加的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防护林地利用率 | 2 | 防护林面积/规划的防护林地总面积 | |
| 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 | 3 | 蓄积量/乔木防护林面积 | |
| 幼龄林面积蓄积量 | 2 | 幼龄林蓄积//幼龄防护林面积 | |
| 中龄林面积蓄积量 | 2 | 中龄林蓄积/中龄防护林面积 | |
| 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 | 3 | 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量/近成过熟林面积 | |
| 平均密度 | 4 | 近成过熟林株数/近成过熟林面积 | |
| 平均树高 | 3 | 近成过熟林总高度/近成过熟林总株数 | |
| 平均胸径 | 3 | 近成过熟林平均胸径 | |
| 林分健康 Forest health (10分) | 生物灾害 | 2 | 发生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森林火灾 | 2 | 发生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气象灾害 | 2 | 发生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其它自然灾害 | 2 | 发生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健康林分面积占比 | 2 | 健康林分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林分价值 Forest value (20分) | 优质防护林面积占比 | 5 | 树高、胸径、郁闭度大于平均值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一般防护林面积占比 | 2 | 树高、胸径、郁闭度等于平均值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乔木防护林面积占比 | 4 | 乔木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异龄复层林面积占比 | 2 | 复层林面积/防护林总面积 | |
|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 7 | 生态服务总价值/防护林总面积 | |
|
| 合计 | 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