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揭露栖霞组

灰岩溶洞情况

终孔深度691.95 m,从孔深686.30 m见栖霞组灰岩, 岩层假厚5.65 m,真厚5.48 m,取芯0.10 m (呈松散状),取芯率1.77%,发育溶洞。

精查勘探时封孔情况

未封孔。

钻孔与+500 m后洋运输大巷突水联系通道

老ZK3钻孔位于+500 m后洋运输大巷迎头正东约75 m位置。 钻孔孔深438.88~470.9 m位置25号煤层顶板~26号煤层底板细砂岩裂隙异常发育, 是良好的导水通道,也是钻孔漏水段。

钻孔水位 观测情况

扫孔时水位稳定在+647.4 m标高,与当时栖霞组灰岩水的水位一致。

钻孔漏水情况

漏水严重。

钻孔与+500 m后洋运输大巷水力联系情况

后洋+500 m运输大巷第一次放水试验时,起初放水量为330 m3/h,老ZK3钻孔水位迅速下降6.1 m, 后放水量减少到180 m3/h左右,钻孔水位有所回升,降深稳定在5.5 m左右,二者之间水力联系明显。

突水流向模拟

假设老ZK3钻孔是突水通道,25号煤层顶板~26号煤层底板细砂岩裂隙含水层是联系通道, 即:老ZK3钻孔把灰岩水导上来,通过25号煤层顶板~26号煤层底板细砂岩裂隙含水层导到后洋+500 m 运输大巷,那么:老ZK3钻孔见25号煤层顶板~26号煤层底板细砂岩裂隙含水层在+486.97~+467.85 m标高,靠近+500 m水平,平面上位于后洋+500 m运输大巷正东延长线75 m位置,因此突水流向图在平面上应为近似椭圆形,且以后洋+500 m运输大巷突水段为椭圆长轴,符合突水实际情况。

老ZK3封孔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

ZK10水源孔与后洋+ 500m 运输大巷水力联系没有原来明显,水位下降不如原来迅速,治理有一定效果,但后洋+500 m运输大巷仍存在较强补给来源。

结论

老ZK3是后洋+500 m运输大巷突水通道之一,但不是主要通道,已成功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