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方法

分析技术

检测原理

适用范围

可检测指标

存在优缺性

直接分析法

热分析法

利用热裂解技术等使微塑料分解后,然后利用质谱检测

适合单一组分的塑料检测,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

可检测微塑料种类、质量浓度指标

难以分辨质量和降解温度数据相似的复合物,尤其是成分复杂、纯度不高的回收塑料

间接分析法

显微镜 观察法

光学放大,人工挑拣

可用于100 μm以上微塑料检测

可检测微塑料形状、微观型貌指标

简单方便,但耗人力,且在微塑料材质鉴别上准确度较低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

利用不同塑料材质的特征红外干涉光谱进行样品识别.光谱范围400~4000 cm−1

可用于20 μm以上的微塑料检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是市场占比最多的设备

可检测微塑料种类、丰度指标

需要用显微镜人工挑选,再红外光谱逐一定性,检测周期长

间接分析法

拉曼光谱法(Raman)

利用不同塑料材质的特征拉曼散射光谱进行样品识别。光谱范围50~3000 cm1

可用于2 μm以上的微塑料。不受测量颗粒形状、大小或厚度等干扰

可检测微塑料形态信息、化学成分、丰度指标

会受到具有荧光效应的有机物干扰。运行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批量检测

激光红外光谱法 (LDIR)

利用不同塑料材质的特征红外激光光谱进行样品识别。光谱范围900~1800 cm1

20~500 μm的微塑料检测,可以连续扫描。检测效率非常高,适用于批量样品测试

可检测微塑料形态信息、化学成分、丰度

光谱范围相对较窄,仪器价格相对较高

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质谱)法(HPLC/LC-MS/MS)

选择性解聚或制备样品以供分离和定量

适合单一组分的微塑料解聚物的检测,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

可检测微塑料质量含量、化学成分

仅限于特定的聚合物,对土壤实际样品的适用性尚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