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 | 时间 | 研究主题 | 探讨重点/研究方法 | 出处 |
王颖 | 2023年5月 | 基于符号学理论下的壮锦文创产品与IP开发 | 基于符号学理论,开展现代语境下壮锦产品的解读,提出壮锦文创产品新方法体系,创新壮锦文创IP转换途径,提升壮锦文创产品文化影响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引入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为构建纹样数据库收集数据,以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为理论指导,从语义、语构、语用等层面解读壮锦的深层内涵,并构建壮锦文创产品IP开发转化模式。 | 包装工程 |
方景荣 陈振益 | 2023年1月 |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 基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探究符号学作为设计方法应用到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可行性。从接受者对事物信息认知的类型出发,以符号感知作为载体,厘清事物信息在“物(事物)—人(接受者)—物(产品)”之间的传递与转化关系;借助已完成的事物信息传递与转化的类型分析框架,分析符号学作为儿童家具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符号感知传递与转化的不同类型方式,构建不同类型儿童家具设计文本的基本框架。 | 包装工程 |
孙晟博 高炳学 | 2022年9月 | 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出三种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策略。总结出符号学理论在挖掘文化外在表征与内在含义、为产品设计提供解析思路等方面研究较深入并发挥出较大的应用价值,但从能指与所指角度对提取形态符号的方法缺少详细研究。 | 包装工程 |
彭 融 | 2022年6月 | 广西铜鼓符号解构与品牌化设计研究 | 本文旨在从艺术设计的视角出发,解析广西铜鼓文化源流、解构铜鼓形制符号及纹饰符号,阐述铜鼓造型符号与社会文化、社会思想的映射关系,分析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广西铜鼓品牌化发展的意义及其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最后,针对广西铜鼓文化的特点及其品牌化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广西铜鼓造型符号模块化运用策略、广西铜鼓品牌生命体打造策略。 | 广西大学 硕士论文 |
范冰璇 | 2021年12月 | 基于校园文化符号的天津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 文化符号是最能够代表校园文化的特定符号,通过分析文化符号分类、功能、传播方式,将产品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展现高校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其发展应找到正确的创新形式。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解析、整合、提炼、重构,建构起相应文化符号元素库与造型符号库,导出创新化系列产品,以此继承发扬校园文化精神。 | 天津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 |
翁春萌 张席荣 吴雅歆 | 2021年8月 | 符号学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探究 |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日益成长为高校的“文化客厅”,其文创产品的开发也要服务于其核心职能。该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符号、消费人群及设计方法的整理分析,探究符号学与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之间的联系,以期建构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符号消费系统,通过设计实践探讨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的可能路径。 | 美术教育研究 |
林威宏 | 2021年5月 | 校园文创产品的符号提取研究与应用 | 本文将结合设计学、符号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文创产品进行分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从校园文创产品的符号研究与应用作为切入点与创新点,从设计、文化、经济多方位总结归纳,整理出适用于校园文创分析的符号分类体系–将符号划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符号。同时根据不同产品在功能性与纪念性上的相关作用进行总结划分,尝试更加深刻的阐明文创产品在载体选择上的逻辑。 | 北方工业大学 硕士论文 |
张毅鹏 | 2021年4月 | 基于符号学原理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符号学的概念,并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导入文创设计的概念,然后用符号学观点说明了文创产品设计流程的符号学意义,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启发对于文创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 今古文创 |
张潇丹 | 2020年6月 | 基于符号学的文创品牌设计 ——以黔东南“肇兴侗寨”为例 | 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挖掘侗族文化助力文旅扶贫下的文创品牌研究与设计开发,以肇兴侗寨文化符号体系研究为基础,结合专业知识理论与具体设计实践探讨少数民族村寨文创品牌设计的可行性。通过文创品牌和文创产品这一载体承载并传播其民族文化,在改善当地现有文创品牌的不足之余探索研究具有新的文化价值与内涵的文创品牌。 | 四川美术学院 硕士论文 |
刘思萌 | 2019年8月 | 品牌创建之文创产品设计符号学研究 | 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文创产品进行设计可以为产品赋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情感体验,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化转换可以促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信息时代的长久留存。目前市场上很多文创产品还停留在通过对文化表层信息的提取进行加工设计,这种现象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 品牌研究 |
汪曼 金立 | 2017年8月 | 校园文化符号的构建与传播研究 | 从符号学理论出发,提出品牌是一种传播符号的观点首先,必须要在重视产品本身质量的基础上,建立起品牌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符号和产品的表征关系、符号和意义的意指关系;其次,重视产品命名,利用产品的名称和标志,使产品符号化,完成符号认知和沟通的编码和解码环节;最后,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塑造品牌,赋予品牌更多的精神内涵。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