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土壤侵蚀评价描述

孙佳(2007) ‎[8]

确定了参与土壤侵蚀评价的有植被因子中的植被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因子和土壤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紫色土土壤侵蚀评价参评因子的权重,并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对各评价因子进行了级别划分。建立了紫色土土壤侵蚀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土壤侵蚀总分值来进行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刘淑珍等(2009) ‎[9]

人为土壤侵蚀评价应包含潜在危险度评价及分类分级评价,以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为参照,根据西藏高原冻融侵蚀广泛分布的特征,补充提出冻融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崔云燕等(2009) ‎[10]

运用GIS,以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模型,对大连市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客观评价。

傅伯杰等(2006) ‎[11]

在考虑土地利用地形、土壤、降雨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尺度转换的方法,构建了不同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提出了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鄢铁平等(2011) ‎[12]

通过数据挖掘找出耕作方式、坡度、植被覆盖度等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关键因子,建立了研究区坡面土壤侵蚀评价指标评价权重体系。

高振纪等(2005) ‎[13]

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

韩武波(2004) ‎[14]

采取专家系统分析方法确定了排土场水土流失的8个评价因子(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等),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各因子的影响度,APH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引入水土流失影响度综合评价指数,建立了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级别划分。

王蕾等(2009) ‎[15]

针对伊犁河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及其评价因子的特征。吸收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广义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优点,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形成了一套适合伊犁河流域的土壤侵蚀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