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类vs科技 | 印刷品vs科技 | 人类vs印刷品 |
信息源 | 类别 | 人类:陌生人;老师;同辈 | 印刷品:书籍 | 人类:陌生人;玩偶扮演的 人类 |
科技:连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 | 科技设备:触摸屏设备 | 印刷品:印刷文本 | ||
呈现方式 | 实验人员口头呈现 | 用图片呈现 | 实物呈现 | |
实物呈现 | 实物呈现 | |||
所提供信息 | 类别 | 动物类信息 | 有关时间的 及时性信息 | 陌生物品类信息 |
各种主题的生活信息 | 生活操作类信息 | 熟悉物品类信息 | ||
科学历史类信息 | 具体某一实物的信息 | 合成物品类信息 | ||
实验装置操作类信息 | ||||
呈现方式 | 图片形式呈现,不依附于信息源(不与信息源同时呈现) | |||
图片形式,依附于信息源(与信息源同时呈现) | ||||
被试 | 立场 | 被试为主体 | ||
被试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为主体 | ||||
心智 | 被试思维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策略 | |||
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 | ||||
被试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类信息源的认知和使用经验 | ||||
年龄 | 3~6岁 | 3~6岁 | ||
7~8岁 | ||||
地域差异 | 中国 | |||
西方 | ||||
环境 | 社会大环境:智能信息化时代 | |||
学校:书籍为主导;互联网科技设备逐渐在学校普及 | ||||
教师:教师的权威性、影响力、领导力、组织力 | ||||
父母:父母对于各类信息源使用的态度、父母自身使用的时长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