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各阶段

思政要素

育人目标

1. 选题

以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英语教育家伊莎白·柯鲁克为例,重点讲述她的国际视野和实践精神。

在选题时要开拓国际视野,注重实践和选题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为培养学生夯实中外文献基础的学术意识,以享誉世界的人文巨匠钱钟书为例,展示他如何在博征中西中发现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让世界接受中国的人文学术思想,为外语学子树立了光辉榜样。

启发学生“博征中西”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

3. 写作过程

文字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考验匠心。以文学翻译家许渊冲六十年的翻译事业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引导学生向外语前辈学习,做文字工作时要不畏琐碎、不畏艰辛,仔细打磨各阶段写作及各稿,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内化“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

4. 专题讲座

(比较文学专题)

以著名学者宗白华的学术人生为例,在讲解其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双向阐释法的同时,讲述他从小立志做切实的学问,学成归国后坚定地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构建体现中华优秀思想和人格魅力的学术体系,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尤其是计划留学海外的青年学生,树立和深植“家国情怀”,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5. 学术规范及学术诚信

强调和总结贯穿整个授课过程的“学术诚信”。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规范引用、概要和义释的正确方法,再通过反例警示学生,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从“学术诚信”引入诚信价值观。

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诚信,坚守诚信价值观,塑造诚信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