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授课单元 | “双碳”理念 | 案例及授课方式 | 思政元素 |
1 |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 在保护生物学发展历史过程中,人类对化石能源过度的开采使用导致碳排放量骤增,造成全球气候变热,生存环境恶化等危机。 | 案例: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加拿大森林火灾。授课方式:视听讲授。 | 国家战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
2 | 物种的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 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绿色植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的势头。 | 案例:超级光合作用植物龙舌兰。授课方式:视听讲授、探究学习。 | 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勇于探索。 |
3 |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 固碳生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把有力武器,国内外科学家达成共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和选育固碳“明星”生物,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 案例:“云南干热河谷”、安吉“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授课方式:视听讲授、小组讨论。 | 国家战略: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 |
4 | 遗传多样性及保护 | 遗传多样性可以揭示物种的进化历史及生理代谢差异特征。研究光合代谢作用的遗传多样性,对于揭示生物固碳机理,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案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差异。授课方式:探究学习。 | 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勇于探索。 |
5 | 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保护 | 森林、草原、湿地及海洋等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扮演者重要角色,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 案例: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分析。授课方式:视听讲授、小组讨论。 | 国家战略: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振兴家乡。 |
6 |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与生物多样性信息 | 保护珍稀物种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相结合,实现“双碳”目标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二者相辅相成;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够促进“双碳”目标达成,通过生物多样性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筛选高固碳优势的物种,实现最大化的生态保护效果和固碳效果。 | 案例:大象为什么是动物界的超级固碳者;红树林是海岸带的守护者和固碳“魔法师”。授课方式:视听讲授。 | 大国工匠:科技报国、可持续发展。 |
7 |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 | 在规划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时,应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的碳汇作用,科学评估自然保护区在碳汇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案例:全国首个“自主负碳”区域——灵山岛自然保护区。授课方式:视听讲授、案例分析。 | 国家战略: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
8 | 迁地保护与动植物园管理 | 将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固碳生物纳入到自然保护地或动植物园的管理范围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碳中和”“碳达峰”的双赢目标。 | 案例:青藏高原系统为什么是生态固碳的潜力者。授课方式:视听讲授。 | 国家战略: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
9 | 生物入侵 | 生物入侵是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破坏或造成原生态系统的恶化,农田、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稳定性和碳汇能力也可能会减弱。 | 案例:澳大利亚人兔百年大战,美丽的“杀手”凤眼莲。授课方式:问答式,视听讲授与小组讨论。 | 国家战略: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 |
10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法规、行动计划及其相关国际组织 | 保护生物多样性依靠政府建立相应法律法规来实施,实现“双碳”目标也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应不断增强全民意识,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全民节能降碳的社会氛围。 | 案例:“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片。授课方式:视听讲授。 | 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