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涉及环节

具体方式

考核目标

思政型题目占比

举例

课前–预习

雨课堂低–中–高阶理论知识点测评 + 场景关卡问题梳理

排除简单知识点,聚焦场景高阶问题

10%

例如在河流部分,对专业名词解释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其发育过程和水文特征按简答题考核,对“南水北调”的场景进行预告与描述,让学生梳理场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课中–前测

雨课堂测试前面章节内容

巩固前面已学内容,回顾场景前情

20%

例如,“水资源分配与社会稳定”部分,需要回顾“水量平衡”“地下水”等前情内容

课中–讨论

分组发表见解, 自评 + 互评 + 师评

攻克高阶难点,高度参与课堂

100%

例如,在学习河流发育涉及“南低北高”场景时,涉及到“水如何往高处流”的问题,学生讨论后给出“填充垫高方案”及“架高引流方案”,评价表分别包含方案的自然地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及实现成本等方面,最后教师给出“南水北调”的解决方案,供学生对比。

课中–后测

雨课堂难点测试

巩固本节课内容,加深场景问题解决思路

10%

例如,河流袭夺的成因这一难点,通过人工疏通的场景协助学生提高测试的正确率。

课后–创新

自主挖掘场景更多问题,提交方案 说明

学会融合贯通、举一反三,探索更多实际问题

100%

例如,学完“南水北调”各问题场景,学生又挖掘出了山东“北水南调”的新问题场景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