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主要山脉 |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判断走向,那我们现在实际操作一下。 [小组探究]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进行读图分析,并在课前发放的中国地图空白卡片中画出山脉的位置。 | [根据引导,明确思路]小组共同观察示例地图,归纳总结,在中国地图小卡片上画出山脉位置,结束后主动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 [回答]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秦岭、大巴山、大别山、南岭。 | 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鼓励学生用多种直观手段表达学习成果并积极主动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区域认知。 |
[讲解]引导观察图例并分析,提问: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为了防止遗漏,提醒学生按照由西至东,从北至南的顺序进行观察。 | [回答]在新疆的中部,将新疆分成了两部分,北疆与南疆。 | 借助图文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山脉的具体位置,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调用信息、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山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讲述,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 |
[过渡]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东西走向的山脉。 [讲解]天山山脉,提问: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天山山脉位于新疆的什么位置呢? 讲解天山的地理位置与地理意义,讲述天山山脉名字的来源与文化故事。 [讲解]阴山山脉,引导观察阴山地理位置,提问:知道秦朝建立长城在什么位置吗?他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借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诗讲述阴山背后的故事(长城建立于阴山山麓之上,为了抵御外族入侵)。 [讲解]昆仑山脉,观察昆仑山脉地理位置,提问:知道《山海经》吗?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吗? 借《山海经》中对昆仑山的评价与女娲补天的故事体现昆仑山脉的地理意义与历史渊源。 | [回答]长城建立在我国的北方,用来抵御外族的入侵。 [回答]昆仑山脉位于新疆南部与青海境内。 [回答]《山海经》中有很多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是讲女娲炼制七彩石补天,拯救天下黎民的故事。 | 联系中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典故,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科交叉性,促进思维发展,还可以增加学科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 | |
[拓展]喀喇昆仑山脉,位于昆仑山脉西侧的山脉,通过观看《戍边官兵英雄事迹》,讲述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的爱国故事,进行文化与爱国教育。 | [感悟交流]观看视频,了解其中爱国故事,交流感想。 | 通过讲述喀喇昆仑山脉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 |
[讲解]秦岭,通过观察地图与联系生活实际,提问:秦岭位于我国何处? 讲解秦岭的地理位置与意义(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并借用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明秦岭的山势连绵与艰险。 [联系实际]2018年“秦岭违建别墅”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与乱采滥挖、非法捕猎、盗伐森林等生态问题。 | [回答]秦岭主要位于我国陕西省境内,可以延伸至甘肃、青海边界。 | 通过讲述生态问题的发生,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和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
[讲解]南岭,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南岭处于何处? 讲解分析其简单的地理意义。(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总结]东西走向主要山脉总结为:东西分三段,天阴与昆仑,两岭叫秦南。 | [回答]南岭位于湖南、江西与广东、广西的分界处。 | 编写顺口溜对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具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增加趣味性、提高记忆效果、增强联想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