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层次

大一

(兴趣导入阶段,以课堂和实验室为主)

课上:以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实践学时学习为主;

校内:讲座输入社工行业的前沿知识;参加新生训练营和学生社会工作协会;

校外:实践基地参观学习。

师生见面会;

新生训练营;

参与学生社会工作协会;

实践基地参观(2~3个);

新生专业教育讲座;

社工电影节;

实务精英进课堂;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认知:初步认识社会工作的内涵,对专业持有探索的姿态,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该领域;

行为: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开放的心态体验专业魅力;

养成:感受到专业的独特价值。

大二

(接触探索阶段,以课堂、实验室和专业机构为主)

课上: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方式实践教学;

校内:作为核心成员领导学生社会工作协会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各类比赛竞赛、校内实践活动;

校外: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践1 (阶段实习)。

校内校外竞赛,如聚光行动公益项目策划大赛、浙江省社工模拟大赛、全国社工微电影大赛及其他竞赛活动;

领导学生社会工作协会举办“新生训练营”等专业学习活动;

专业实践1,到专业机构中亲自去做专业工作。

认知:教师可通过翻转校园等教学改革举措,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完成课程实践学时要求;

行为:将知识学习进行模拟实践,在思考与交流中,加深对社工的认识;

养成:逐渐接触专业的不同方向,广泛深入了解中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

大三 (专业聚焦阶段,以课堂、实验室和专业机构为主)

课上: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和原则;

校内:丰富的社会实践;

校外:将课堂搬到实践基地,以“移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

校内校外竞赛;

项目贯穿制的综合实训;

专业实践2 (学年论文,专业思考);

“移动课堂”。

认知:熟练专业技能;

行为: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和原则;

养成: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大四 (反思行动阶段,以专业机构为主)

校内:专业课程已经结束,以综合实训为主,要求结合自身专业实践进行专业思考,完成毕业论文;

校外:毕业实习,到机构真实体验一线工作者工作的工作状态,并参与到专业助人活动的全过程。

项目贯穿制的综合实训;

“移动课堂”;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认知:对专业已有较清楚的认知,并对个人发展有规划和决定;

行为:完成综合实训,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

养成:将专业价值观与知识技能内化于心,达到养成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