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财政学对象与财政职能 | 结合身边的财政现象与案例,正确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重要基础”这一论断。 |
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 全面了解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定位与论述,深入理解当前新时代背景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内涵, 从而进一步领会财政的本质与职能。 |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 通过案例介绍我国近年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中取得的成效,进一步理解 “我国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之于民”的“阳光财政”的积极作用。通过案例 + 研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加快完善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及举措。 |
财政支出概论 | 结合“公共物品”“公共生产”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公共意识,立足公共视角, 关心公共问题,关注公共风险,研究公共决策,培养学生研究公共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经常性支出 | 通过我国经常性支出案例的分享与财政数据变化趋势,感受我国在财政治理中取得的 成就,借助案例分析,讲好中国故事,深入体会我国在行政管理和机构改革、国防实力发展、教育进步、科技创新、医疗改革与发展等民生领域取得成效背后财政治理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对于我国民生领域问题的主动关注与思考,同时立志努力学习,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感。 |
财政投资性支出 | 1. 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设施大国,通过基础设施领域已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树立充分运用新科技、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决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 将“三农”问题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统筹考虑,通过财政支农、财政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措施的发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 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财政转移性支出 | 1. 系统学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已取得的成就,明确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与 方向,探索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体系的基本途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 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社会保障基本权益的实现,并通过 自己的社会调查,进一步体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背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深刻内涵。 2.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材料,了解我国在扶贫攻坚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从我国扶贫攻坚战中总结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3. 财政补贴内容中结合我国新冠疫情发以来,我国在疫情防控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的奋斗精神。 |
财政收入规模与 构成分析 | 财政收入是国家财力的象征,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通过向学生展示我国财政收入的 增长、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等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通过我国财政收入数据的构成,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结构,明确了解“财政资金从哪里来”。 |
税收原理 | 播放税收宣传片,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内涵,了解税收的重要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依法纳税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懂得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懂得“税济民生,护税强国”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起“依法诚信纳税光荣”的理念和税收法治观念。 |
我国现行税制 | 通过我国税制改革历程的介绍和视频播放,让学生理解税制改革就是党和国家探索 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2. 熟悉我国的主要税收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税收本质属性的认识。充分理解进入 新时代后,以减税降费改革、营改增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等税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
国债和国债市场 | 1. 通过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国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案例出发,加强对国债的作用的 理解。2. 对于国债和地方债风险问题要特别关注,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坚持底线思维。 |
财政政策 | 通过不同时期我国财政政策的梳理和学习,深化学生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 重要支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增强“四个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