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

占地

规模

104 m3/d

出水

水质

投资

成本

管理与运营成本

优势

劣势

AS

较大

15~30

较差

中等

较低

中等负荷处理工艺,运行管理较简单,工艺成熟,积累运行经验多,适用于对出水要求不高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对进水水质变化适应能力不强;所供氧气不能充分利用,影响处理效果;脱氮除磷效果差,通常只有10%~30%,产泥量高。

AAO

最大

0~20

除磷水平较好

一般

水力停留时间较少,脱氮除磷效果明显,去除效率高,污泥较稳定;工艺相对成熟,可与其他工艺结合使用。

构筑物多、占地大、造价较高;污泥内回流量大,耗能较高;运行工艺参数较多,操作要求高,自控程度低。

MBR

最小

0~30

较高

抗负荷冲击能力强,污泥沉降性能好,设备紧凑,省去二沉池;排泥周期长,污泥不宜膨胀宜分离;耗能低、脱氮除磷效率高、运行稳定,适用于二次/深度处理。

建设投资高(为普通污水处理工艺的1.5~2倍),运行维护及更换费用较高;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气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生物膜的活性,引起生物膜坏死和脱落。

SBR

0~10

一般

较少

自控程度高,工艺运行灵活,可根据水质、水量调整;一体化集约构筑物,处理设备少,占地小,利于扩建和改造;污水在理想静止状态下沉淀,所需时间短,效率高,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产泥量低,污泥可不作稳定处理而直接处置或应用,简化了运行管理。

自控要求高,变水位运行时电耗增大;负荷低、泥龄长,生化部分大大增加,提高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多段多级AO

0~20

脱氮水平较高

一般

体积负荷高,生物浓度高、活性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停留时间短,污泥产量低,动力消耗低,污泥膨胀少。

由于污泥不稳定,增加了稳定处理运行环节,加大了基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