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功效

《本草衍义》

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又,将煮枣肉和治脾胃丸药,尤佳。又青州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达都下,为奇果

《医说》

枣能黄齿

《卫生宝鉴》

生姜、大枣、饴糖,辛甘大温,益气缓中。又兴脾胃行其津液,以养四脏。建脾制水,补子泻鬼,使四脏各安其气,必清必净,则病气衰去

《卫生宝鉴》

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黄帝针经》云:荣出中焦,卫出上焦是也。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辛。荣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建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也

《卫生宝鉴》

人参葶苈丸(枣肉和丸桐子大)

《卫生宝鉴》

生姜、大枣、辛甘大温,生发脾胃升腾之气,行其荣卫,又能缓其急

《卫生宝鉴》

熟枣肉剂成膏

《医经小学》

大枣甘温可壮神,又能助脉健天真,大和脾胃安中脘,中满之时忌入唇

《苍生司命》

养胃,又曰参草姜枣胃家药也

《本草约言》

若云益气利五脏,必主以参、术、枣、姜之类,斯能安胃益气

《本草约言》

佐大枣,有厚肠之力

《本草约言》

盖枣仁秋成者也,生则全得金气,而能制肝木,肝木有制,则脾不受侮,而运行不睡矣

《本草约言》

枣类甚多,大抵以青州所出者,肉厚为最。不可同生葱食。中满者与牙痛者,俱不可食。小儿多食,生疳损齿。丹溪云:枣属土而有火,味甘性缓。经云:甘先入脾。又谓:补脾未尝用甘。今人食甘多者,惟脾受病。小儿苦患秋痢与虫,食之良

《本草约言》

枣生者味甘、平,无毒。多食令人寒热腹胀,滑肠难化,羸瘦人尤不可食。熟者味甘,温,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补虚,益气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润心肺,止嗽,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

《东垣十书》

虚,则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

《东垣十书》

人参、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

《东垣十书》

生枣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

《东垣十书》

汤液本草海藏王好古类集新安吴勉学校正果部大枣气温,味甘,气厚,阳也。无毒。《珍》云:味甘,补经不足,以缓阴血。《液》云:主养脾气,补津液,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仁,主腹痛,恶气卒疰忤,治心悬。经云:助十二经脉,治心腹邪气,和百药,通九窍,补不足气。生者多食,令人腹

《东垣十书》

姜、枣辛甘发散

《周慎斋医书》

心烦,加麦冬、五味、枣仁

《周慎斋医书》

姜枣,辛甘,行阳气,而除阳脉之涩

《周慎斋医书》

用白术,红枣,共捣为丸。每服地黄丸,半杂白术丸

《周慎斋医书》

白术,红枣,补脾,止泻

《周慎斋医书》

茯苓、远志、枣仁之补心

《周慎斋医书》

大枣,属土,有火。生姜佐之,益气厚肠

《古今医鉴》

大枣养胃和脾,遇中满而勿与

《万病回春》

胃腑补泻温凉药,补:白术、人参、黄芪、莲子、炙甘草、芡实、山药、陈皮、半夏、糯米、蜂蜜、砂糖、白糖、荔枝、林禽、枣子

《医学原理》

是以用大枣、人参、甘草、白术等补益中气以健运

《医学原理》

大枣、甘草补脾土以胜湿

《医学原理》

是以用桂枝、生姜、甘草、大枣以发散在表之风寒,芍药收阴寒以救血

《医学原理》

故用桂枝、甘草、大枣、生姜等发散表邪

《医学原理》

经云:虚火宜补,故用人参、大枣、甘草以补中

《医学原理》

黄连汤:治中气亏败,阴寒外乘,郁热内激,腹痛呕逆。法当补中气为主,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补中气为本

《医学原理》

大枣补中益肺之母气

《医学原理》

六味地黄丸,以红枣四两蒸烂去核捣膏,和炼蜜丸如梧子大

《医学原理》

肉豆蔻丸,以枣肉捣膏丸梧子大

《医学原理》

是以用人参、黄芪、茯苓、甘草、大枣等以补中气,当归、白芍养气血,为本

《医学原理》

枣健脾

《杂病证治准绳》

予见其呕恶,用瓜蒂散、人参芦煎汤导吐之,不得吐,因念积饮非十枣汤不能取,乃用三药以黑豆煮制,晒干研为末,枣肉和丸如芥子大,而以枣汤下之,初服五分后,见其不动,复加五分,无何腹痛甚,以枣汤饮之

《医学广笔记》

下焦,少腹不坚痛,而误用芒硝以伐真阴,洞泄不已,元气将脱,宜用人参、白术、炙甘草、大枣、干姜、芍药,大剂与之

《医学广笔记》

大枣去核,有齿病、疳病、虫人及小儿不宜食。忌与葱同食,令人五脏不和。与鱼同食,令人腰腹

《医学广笔记》

胃气弱,加生姜三五片,大枣三枚

《寿世保元》

大枣味甘,调和百药,益气养脾,中满休嚼

《寿世保元》

一论外解诸方,凡被房事、经水、生产之秽所犯者,以大枣烧烟解之

《寿世保元》

以甘草、大枣补脾

《寿世保元》

脾虚者,甘草、大枣之类补之

《简明医彀》

湿证

《丹台玉案》

大枣补脾

《丹台玉案》

咳嗽,加枣仁

《寓意草》

姜、枣为引,平调数日而全愈

《寓意草》

姜、枣和中为引

《医门法律》

姜、枣和中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建立中气,则邪气自除)助十二经,平胃气,(十二经皆受津液于脾胃,脾胃盛则十二经皆充也)通九窍,(补而不滞)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周身血气无不补也)大惊,(甘能缓急)四肢重,(脾虚则重,旺则轻也)和百药。(百药气味不齐而甘能调之)久服,轻身长年。(皆补益后天之功) (枣味甘,而肉浓色赤,得火之色,土之味,故能建立中焦,温养脾胃,为后天之本。万物生于土,土气充盈,诸经自皆受益矣)

《医碥》

附子、天雄、乌头毒、大豆、绿豆各数合,煎浓汁饮。又远志、防风、枣、饴糖,并解之

《医碥》

枣以补其阳

《医碥》

参、芪、甘草、姜、枣以补其阳

《伤寒瘟疫条辨》

用姜、枣以培中气

《伤寒瘟疫条辨》

故用甘草、大枣以补益肠胃也

《伤寒瘟疫条辨》

姜、枣又所以和中而调卫荣也

《伤寒瘟疫条辨》

药,久病虚羸,故以参、草、大枣扶其胃气,而诸证自退也

《伤寒瘟疫条辨》

生姜、大枣利气通经,健运脾土以固本,惟善用者乃能收奇功也

《伤寒瘟疫条辨》

佐以参、枣补中虚也

《伤寒瘟疫条辨》

故参、草、桂枝、姜、枣补益中气,调和荣卫

《方义指微》

枣和营为桂芍佐使

《神效奇方》

大枣忌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