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

机制

应用

建议

缺点

NIV之间比较

NCPAP (最常见,提供一定压力水平使整个呼吸周期气道压力持续大于大气压,相当于MV的PEEP)

减少上呼吸道阻力,建立功能残气量(FRC);降低呼吸做功;避免肺泡萎缩

有自主呼吸的超早产儿(GA25~28周)产房早期预防性应用;RDS高危儿;拔管后呼吸支持

具有RDS高风险,胎龄 < 28周早产儿在产房出生后尽早NCPAP (有气管插管指征者不宜用,不推荐经气管插管CPAP);生后早期NCPAP,据氧合情况联合PS是极早产儿RDS优化管理的方案。

CO2潴留,胃扩张,鼻部组织损伤,面瘫;静脉回流受阻,血流动力学改变。

/

NIPPV (NCPAP基础上给予一定频率的间歇正压支持。PIP和PEEP)

触发头部矛盾反射增加FRC、潮气量、MAP,支持肺泡扩张;通过肺牵张反射防止过度通气。

RDS、AOP初始治疗,拔管后支持(无论是否同步),NCPAP或BiPAP的挽救性治疗。

NIPPV与NCPAP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模式的疗效有争议;推荐优先考虑NIPPV或SNIPPV作为MV拔管后呼吸支持;

比NCPAP易腹胀。但与CPAP相比,NIPPV发生消化道穿孔、NEC的风险无显著增加,且降低气漏发生风险,在IVH发生率上无差异。

用于RDS和拔管后呼吸支持时,与NCPAP和BiPAP相比,NIPPV降低插管率和再插管风险,在死亡和BPD发生上无差异 [53] ;与NCPAP及非同步的NIPPV相比,SNIPPV可降低CLD发生风险。与NCPAP相比,NIPPV降低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风险。

BiPAP (流量触发型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吸气相相当于PSV,呼气相相当于PEEP)

交替提供Phigh和Plow,达到自主呼吸和控制通气并存,增加通气量,防止气道塌陷,提高人机协调性。

RDS、AOP的初始治疗,拔管后呼吸支持或过渡

是否优于NCPAP无证据。

同CPAP。

在改善氧合和CO2排出的效果上,BiPAP与NCPA有争议。作为拔管后过渡治疗时,BIPAP拔管时间早于NIPPV,两者插管成功率相当。

nHFOV (NCPAP基础上叠加高频振荡。)

保持持续肺膨胀,潮气量小,增加CO2排出,降低容量伤、压力伤(无论是否同步)。

NIV失败的挽救性治疗(特别是高碳酸血症),拔管后支持

是否作为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首选存在争议,不推荐常规使用。

除常见无创通气并发症外,需警惕呼吸抑制(<4 HZ),增加气漏和颅内出血风险。

在8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中,与nCPAP/BiPAP相比,nHFOV显著改善了二氧化碳的清除,并减少了插管的需要 [54] 。

nHFNC (加温加湿高流量气流冲洗鼻咽部,流量范围约为2~12 L/min)

减少解剖死腔,减少吸气阻力,提供正压,改善肺顺应性。方便、舒适。

RDS、AOP,拔管后支持,CPAP或NIPPV降阶支持

不推荐作为NRDS的常规治疗,特别是GA ≤ 28周、体重 < 1000 g早产儿;2022年欧洲RDS管理指南建议,对于较成熟早产儿(GA > 28周),HFNC可作为NCPAP的另一选择,前提是可以为失败的患儿提供NCPAP/NIPPV。不适合超早产儿。与PS的应用效果不确定。

支持压力高度变化,存在过高压力风险。与CPAP相比,鼻腔损伤率低,气胸发生率低。

大部分研究表明对于GA > 28周,体重 > 1000 g患儿,在治疗轻中度RDS或拔管后支持上,HFNC可取得NCPAP一样的效果,并发症上午显著差异。

NIV-NAVA (利用横隔膜的电活动EAdi,使用嵌入电极的特殊鼻胃管提供同步呼

吸)

降低PIP、氧气需求和呼吸肌负荷;漏气补偿;同步性好

AOP或呼吸衰竭的初步支持,拔管后过渡治疗,CPAP失败的补救治疗

无足够证据,小样本表明可应用与胎龄小的早产儿,气漏量大时仍有效果

气胸,胃胀气。目前关于NIV-NAVA并发症报道较少

与NIPPV相比,NIV-NAVA治疗极低体重儿期间发生心动过缓天数显著减少;NIV-NAVA的PIP和FiO2低于NIPPV;在超低体重儿拔管后治疗上,NIV-NAVA的72小时内拔管失败率低于NCP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