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治疗 | 使用剂量 | 长期反应率 | 应用价值 | 潜在不足 | 不良反应 |
环孢菌素A [31] [32] [41] | 2.4~7.5 mg/kg/d | 57% | 强效的、毒性小的,一个较理想的免疫抑制剂。 | 价格昂贵,不良反应相对其他新型治疗药物较多。 | 肾毒性反应、肝功能异多毛症、恶心、头痛、胃肠不适等。 |
霉酚酸酯 [35] | 1.5~2.0 g/d,疗程为2至4个月 | 80% | 可以快速提高血小板计数水平响应率高,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 药物安全性尚未明确,还需展开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肿瘤的机会。 | 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 |
长春新碱 [42] | 1~1.5 mg/m2,每周一次,缓慢静滴,4~6次 | 10%~75% | 脾切除术的替代疗法,价格低廉,耐受性好。 | 升高血小板速度缓慢,单独应用效果不理想。 | 易出现周围神经炎、以及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 |
达那唑 [33] [34] [43] | 10~15 mg/(kg·d),分2~3次口服 | 67% | ITP临床疗效满意度高,可有效提高患儿血小板数量,与皮质激素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 长期毒性还待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发现。 | 肝酶升高,肝酶升高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以及雄激素效应、下肢水肿、体重增加,症状与用药剂量有关。 |
低剂量地西他滨 [36] [44] | 3.5 mg/m2每周连续三天静脉注射 | 66.7% | 可以迅速控制临床出血症状;安全、有效的提高ITP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 安全性缺乏临床试验证实,价格昂贵。 | 长期服用引起胃肠负担,如恶心、呕吐、腹泻症状,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阿托伐他汀 [39] [40] | 20 mg/d | 69% | 阿托伐他汀对皮质类固醇抵抗性ITP患者安全有效。 | / | 仅少量患者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常见肌肉疼痛、消化道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