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环节设计

备注

‘填鸭’补充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填充贯穿课程始终,补充初等数学基础,在学习极限前要着重完成整式分式的相关内容以及函数图像的学习;

第二部分学前基础补充,数列的相关知识,包括数列的概念、性质,特殊数列相关内容,以及数列的数轴表示。

教员布置学前基础知识补充学案,安排“小教员”课前讲解;

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两部分基础补充

前测

以提问、小测的形式进行

教员了解教学起点,及时更改课堂设计环节;

学员及时进行基础查漏补缺

导入

0. 9 ˙ = 1 的问题设置悬念提起学员兴趣,以“尺棰”问题初步建立起有限与无限的观念

教员描述启发;

学员将尺棰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看待无限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阐述数列极限的概念,会求简单数列的极限问题;2) 过程与方法:察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初步认识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的变化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尺棰问题所展现的极限思想比西方国家提早一千多年,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参与式学习

第一部分引入部分:

将尺棰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学员自行写出数列通项,并进行观察,初步体会数学上的运动。

“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根木棍,每次只截取一半,常年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随着天数的增多,木棍长度会每次都减少一半,但是虽然小到用肉眼难见,但仍然存在。

木棍的长度逐渐趋近于“无”,但是它仍然存在。这也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原因也是极限。

第二部分概念讲述:

给出四组数列:

1) 1 2 , 1 2 2 , , 1 2 n , (递减)

2) 0 , 3 2 , 2 3 , , n + ( 1 ) n n , (摇摆)

3) 1 , 1 , 1 , , ( 1 ) n + 1 , (交错)

4) 3 , 5 , 7 , , 2 n + 1 , (递增)

学员将四组数列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且观察它们之间相同处与不同处,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出极限描述型概念的特征。

重读概念,师生位置互换,教员提问,学员根据概念回答。

(考虑到学员基础层次,此处教员应激发学员思考精确型定义)。

第三部分计算部分:

lim n 3 n 2 + 1 4 n n 2 为例,在观察法失效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学员对比整式四则运算来主动吸收极限的四则运算。

第四部分趣味问题:

返回课前的 0. 9 ˙ = 1 ,让学员自己用极限的知识来解决。

1、学员将“尺棰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求出通项公式,以此对“万世不竭”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认识;

2、学员以小组为单位,用观察对比法,找出四个数列变化趋势;

3、用归纳总结法叙述出概念的特征;

4、教员需要注意,学员是第一次接触到极限,这是第一次用运动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而学员容易惯性的以静止的具体的观点来理解,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和设问,不要“一蹴而就”;

5、以会计算为主,因此实行讲一例,练两题为主。

后测

课前设计的 0. 9 ˙ = 1 的问题,测试学员对数列、数列的极限、数列的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

小结

1) 总结数列的极限的特点;

2) 数列极限的计算方式(观察法、四则运算)。

根据前测以及后测内容,学员酌情进行复习和基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