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内容

澄沙汰砾

科学探究:自制简易净水器

问题情境

探究问题1:解释“澄沙汰砾”的具体含义。

探究问题2:上述成语反映了什么化学知识?

探究问题3:天然水不能直接饮用,没有净水器的古代人是如何喝到干净的水的?

探究问题4:现代社会如何将水库里的黄泥水变成可以喝的 清水?

探究问题1: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实验室里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讨论活动

学生活动:

1) 了解“澄沙汰砾”的具体含义,领会本环节学习重点。

2) 课前查阅资料纯水和天然水的区别,小组课堂汇报。

3) 分享查阅的古代净水方法,课堂汇报展示。

4) 结合课前预习,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猜想,探究“吸附”、“沉降”、“过滤”和“消毒”四种净水方法,了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5)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掌握操作重点,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沉降”和“过滤”。

教师活动:

1)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成语“澄沙汰砾”,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环节重点知识——水的净化。

2) 诠释成语“一泓清水”具体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此成语探究“纯水和天然水区别”,对课堂汇报结果进行总结。

3)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补充古人净水方法:“定水”(沉降)、“明矾净水 [6] ”(沉降)、“漉水囊净水 [7] ”(过滤)、“植物净水”(过滤)。

4) 引导学生回答出“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四大步骤,并对其四步骤进行讲解,最后向学生讲解自来水厂净水也是如此。

5) 教师演示过滤操作实验,对“一贴、二低、三靠”的实验要点进行说明。

师生活动: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成果,教师进行补充;教师进行知识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组织开展实验活动,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吸附”和“过滤”这两种净水方法的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

1) 根据净水的实验原理,结合老师提供的用品进行猜想,选择验证猜想所需要的实验用品。

2) 团队合作,设计完整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

3) 课下活动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完成科学实验探究。

4)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测,对自制净水器的净化性能进行判定。

教师活动:

1) 提供充足合理的实验用品。

2) 组织学生课下活动时间,有序完成科学 探究。

3) 对于学生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好的给与赞扬,效果不好的给与学生鼓励,帮助其加以优化实验方案。

4) 选择优秀的成果下节课上课进行课前展示。

师生活动:教师协助,学生主动探究。

实验设计

实验4-1:沉降(明矾净水)

实验方法: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取等量浑浊的天然水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约三药匙的明矾粉末,搅拌,静置片刻,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胶状物吸附水中杂质,使杂质沉降下来。

实验现象:烧杯中加了明矾的水更加清澈。

结论:明矾可做絮凝剂,达到净水的目的。

实验4-2:过滤

实验方法:教师演示实验,结合实验操作讲解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分组操作。

实验步骤:① 过滤器的制备:取一张干净的滤

纸,对折两次,打开,使其成为一个圆锥形,一边一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放入漏斗中,滤纸紧贴漏斗壁。② 取实验4-1处理过的水进行过滤操作。

实验原理:过滤器像一个小筛子,水分子等较小粒子的可通过,泥沙等颗粒较大的不能通过,可以使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

实验现象:过滤后的水更清澈。

实验结论:过滤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实验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品,由学生自主探究。

实验仪器:空塑料瓶子、剪刀、带导管的单孔胶塞、玻璃管、塑料管、烧杯、铁架台、干净的沙子、蓬松棉、纱布、薄毛巾、手帕、活性炭、木炭、清洗过的小卵石子、石英砂、消毒药片、一大桶混有蓝红墨水的带泥沙的河水。

要求:请你选择以上材料进行科学探究——自制简易净水器,并在实验方案上标注出你选择的理由,并实验它的净水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成语、故事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加深对天然水和净化水的理解,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主动发现知识,了解四种重要的净水方法。这一环节选择沉降和过滤实验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锻炼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智育和德育的综合提升。

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制简易净水器,既是对学习知识的应用迁移,又有利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自主进行科学探究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交流和讨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