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羊山湿地类型及特点,对比分析热带沿海湿地与内陆湖泊湿地的差异;

2、通过参观湿地农业和海口文化旅游城,分析其农业区位和现代旅游文化建设选址发展问题;

3、在地理卫星图的应用下,实地考察湿地植物、水资源、人类活动与湿地保护现状;

4、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过程;

5、通过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体验、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比分析内陆气候差异,绘制全球气候带分布图和水循环图。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湿地考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求实态度和团结协作能力;

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关心全球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关心祖国,热爱祖国;

4、了解文化多样性,形成文化多元性和开放性认识。

课程资源 选择

选址那央湿地、凤翔美舍河人工湿地公园、海口文化旅游城、玉龙泉

活 动 中

课程

实施

研学具体内容

实践力培养

第一天:分组(每组分配一名导览员),采用指南针和卫星地图开展定向 越野活动,入住那央村落民宿;学习研学导读,并讨论提出想法观点。

地理观察力、 地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第二天:实地观察那央湿地火山岩、冷泉,并开展岩石知识普及课堂; 分组开展野外植物物种调查,并开展湿地水源取样,现场测量pH值, 观察颜色、清澈度、是否异味;开展湿地河道保护活动。

地理考察能力、

地理观察力

第三天:分组自主合作收集那央湿地人文历史与农业发展资料,并设计 相关调查问卷,开展访谈与问卷调查,并进行问题分析与总结。

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 地理问题分析能力

第四天:参观凤翔美舍河人工湿地公园,在导览员和大学教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系统,并在不同的净化阶段取水样, 参与基础地里实验,同时,模拟湿地生态净化系统,进行实验活动操作,了解污水净化植物及效果。

地理实验能力、

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 地理观察与测量能力

第五天:抵达海口文化旅游城,利用无人机现场扫描,学习无人机操作;分组在导览员的带领下,开展“产业、服务统计者”活动,通过分组 绘制小组统计的文化旅游城的简易平面图,及服务功能分区,体验 功能区生活,收集资料,分析文化旅游城选址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以及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第六天:前往玉龙泉,研究学习玉龙泉的冷泉及温泉分布, 了解海口市的温泉资源;学习巩固气候带和水循环的形成; 普及海南省特有的湿地物种。

地理观察力、

地理调查力

第七天:开展研学活动大总结汇报活动,分组汇报学习成功、 提出疑问及解决方案等,共同对“羊山湿地未来发展”提出讨论。

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

活 动 后

课程

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导览员、大学教授根据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学习力、集体生活能力、 活动表现等综合评价。

学生自评,在研学旅行中的自身学习能力、性格表达等。

学生互评。

对指导员评价

学生评价在本次活动中指导员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提出建议。

对课程的评价

师生共同提出课程的优劣,并改进,为未来的研学旅行提供参考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