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类号 | 聚类名称 | 聚类成员 | 
| 1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 历史虚无主义、危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史、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自由主义、特征、民主社会主义、“告别革命” | 
| 5 | 微媒体 | 互联网环境、主流意识、微媒体、“90后”大学生、碎片化、自媒体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众文化、培育、影响 | 
| 7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民生、文化建设、学习型政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旋律、文化认同、核心价值体系、多元文化、全球化 | 
| 9 | 社会整合机制 | 社会整合、执政党、社会阶层分化、“信息茧房”、中国和谐党群关系、意识形态领域、新媒体传播、意识形态功能、着力点、意识形态话语权 | 
| 13 | 主导文化 | 东方文化、主流价值、主导文化、社会心态 | 
| 14 | 网络主导地位 | 人民意识形态、知识权力、网络 | 
| 16 | 享乐主义思潮 | 个人自决权、享乐主义、现代性 | 
| 17 | 空间转换视角 | “缺场”传播、“在场”传播、风险、应对策略 | 
| 19 | 社会心理 | 消费主义、社会心理、改革开放 | 
| 20 | 价值观培育 |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主导功能、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知识分子、文化产业、传统文化 | 
| 27 | 民族精神培育 | 民族精神、主体性、构建、主导地位 | 
| 28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 29 | 意识形态结构分析 | 合法性、u型民意结构、整合、中国梦 | 
| 31 | 马克思主义 宣传 | 价值性、宣传工作、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创新 | 
| 33 | 以人民为中心 | 主导、主流、当代中国、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 | 
| 34 | 协同发展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互联网+ | 
| 38 | 中央苏区的意识形态建设 | 中央苏区、启示、苏联解体、儒学、文化 | 
| 39 | 意识形态传播 | 媒体、意识形态传播、三项学习教育、网络民粹主义、微空间 | 
| 40 | 问题分析 | 问题、成因、原因、农村、微博时代 | 
| 49 | 管理非主流意识形态 | 路径选择、历史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 52 | 执政能力建设 | 社会转型、执政能力、当代大学生 | 
| 53 | 主流文化 引领力 | 微时代、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认同 | 
| 59 | 基层党建 | 引领、基层党组织、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