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 教学方式 |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说明 |
1) 培养目标。 包括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历史沿革及现状、学科构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 思政元素:百色精神。 | 1) 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 2) 掌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总目标。 3) 能够复述百色精神定义并掌握百色精神内涵。能够结合自身分析传承百色精神的具体举措。 | 上课讲授、举例、大作业小组研讨、代表发言。课外大作业,线上线下答疑。 | 对课程目标一的贡献:能够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4项具体培养目标,掌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掌握百色精神内涵并能够结合自身分析传承百色精神的具体举措。 |
2) 毕业要求。 包括12项毕业要求具体含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毕业要求指标点。工程师定义和担当,《华盛顿协议》以及工程教育认证、中外文化对工程师要求的异同等。 思政元素: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 | 1) 能够理解12项毕业要求及37项指标点并能够对其内涵进行解释。 2) 了解《华盛顿协议》的历史和概况;理解《华盛顿协议》的可比性和等效性。 | 上课讲授、举例、大作业小组研讨、代表发言。课外大作业,线上线下答疑。 | 对课程目标二的贡献:理解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及具体指标点内涵。 |
3) 课程体系 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时序、内容)、教学计划、教师教学资源等。 思政元素:达克效应与终身学习。 | 1) 能够分辨专业课程结构,掌握不同学期的课程时序,了解课程体系所涵盖的知识结构。 2) 能够了解本专业目前教学师资与基本的教学实验资源。 3) 能够分析或评价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 上课讲授、举例、大作业小组研讨、代表发言。课外大作业,线上线下答疑。 | 对课程目标三的贡献:掌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进度安排,了解课程体系所涵盖的知识结构,分析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
4) 专业发展方向和学习方法 包括专业发展方向、产业变化、就业前景、学习方法和要求等。 思政元素:建国70多年来中国材料建设成就。 | 1) 了解中国金属材料产业布局及变化;理解金属材料对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2) 了解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3) 评价世界不同文化对工程师能力要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 上课讲授、举例。线上线下答疑。 | 对课程目标二的贡献: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领域的具体国际发展趋势或研究热点,评价世界不同文化对工程师能力要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