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施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目标

课例引入

布置贯穿本课例的总体教学任务:

“已知某战场环境两台瞬时测频接收机的指标,该如何选择?”

采用任务牵引式教学设计,在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讲解本课例内容。

展示课前学习成果

1) 针对学员复习作业的完成情况,酌情重复该知识点;

2) 针对学前思考题完成情况,详略得当地总结讲解瞬时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 课前复习任务一般较为简单,可以培养学员的成就感,建立本节课的学习信心;

2) 通过课前思考题,将与复习材料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教学重点“瞬时测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采用对比总结的方法讲授,既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又保证教学效果。

课堂学习

1) 引导式和案例法教学:将总体教学任务进行拆分,分别分析鉴相器和极性量化器会影响IFM的哪些指标?

2) 对比式教学:将超外差接收机与IFM对比,分析IFM的战场应用优势;

3) 课堂内容的讲授主要为本课例的难点内容,使用线上教学软件,实时掌握学员学习情况。

1) 通过密切联系部队的教学设计,培养学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2) 通过线上交互平台,实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重点,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探究学习

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延迟线的选择对IFM的测频精度和测频范围的影响”,这一问题与课堂学习重点息息相关。

1) 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员对本课例的难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员的分析能力,培养理工科思维;

2) 根据小组讨论结果调整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与练习

1) 总结本课例基本内容;

2) 解决贯穿始终的总体教学任务。

培养学员归纳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