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草地相关政策  |       主要措施  |       引起社会经济等驱 动因素变化趋势  |       引起土地利用 变化过程  |    
|   1978~2050  |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2]  |       ① 改善生态环境 ② 改善农牧业生产  |       
  |       林地面积增加  |    
|   1978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  |       ① 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② 草地使用权由公有制变成私有制  |       人口、牲畜数量增加  |       草地退化  |    
|   1985.1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4]  |       ① 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 ② 禁止乱垦、乱挖和乱伐  |       控制牲畜数量  |       促进草地恢复  |    
|   2000  |       西部大开发 [25]  |       ① 完善差别化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 ②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建立生态文明 ③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 ④ 重点地区发展和改革扩大开放  |       促进社会经济、民生等发展,研究区工矿迅速发展  |       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草地退化  |    
|   2001~2010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6]  |       ① 植树造林 ② 沙漠治理  |       植被面积增加,促进民生发展  |       草地恢复  |    
|   2003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7]  |       ① 退耕还林、还草 ② 恢复贫瘠地区植被。  |       农田转换为草地  |       草地恢复  |    
|   2001~2008  |       围封转移工程 [28]  |       ① 禁牧、轮牧 ② 转移牧民 ③ 推动高产农田发展,饲养高经济价值牲畜。  |       抑制牲畜数量,控制退化区人口、牲畜数量  |       草地恢复  |    
|   2001~2020  |       生态系统服务补偿工程 [29]  |       ① 加大禁牧补助 ② 草畜平衡 ③ 生态移民。  |       抑制牲畜数量,促进民生发展,抑制农牧区人口数量  |       草地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