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方法

概述

适用情况

优点

缺点

静脉 溶栓

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患者在发病3小时內

1.方法简便。

2.是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唯一1级证据推荐的治疗方法。

1.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而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后到送院时,往往已经错过该时间窗。

2.效果不很理想,血运重建率低。

3.经常伴随出血转化。

微创介入治疗

动脉溶栓

通过介入导管将溶栓药物(如rt-PA)局部高浓度注入发生阻塞的脑动脉处以除栓

6小时内大血管闭塞

1.药物剂量低。

2.比静脉溶栓的出血风险小。

1.该方法属于对溶栓药物的超范围使用。

2.花费高。

3.起效慢。

4.可能带来动脉损伤。

5.仍然存在出血转化风险

血管成形术

采用球囊血管成形、球囊扩张支架及球囊成形联合自膨式支架技术,实现闭塞血管的血流重建

6小时内大血管闭塞。

主要用于卒中的预防而不是急性期的治疗,但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也用于急性卒中治疗:一是脑卒中发生时由于颅外段的颈或椎动脉的血流减少或中断所致,如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或夹层造成的动脉完全或接近完全的闭塞;二是颅外段的颈动脉严重闭塞妨碍导管进入颅内血管的血栓时,学院在对远端的血栓进行干预前,先行颅外颈动脉血管成形术。

1.比药物保守治疗有效。

2.血管再通率高。

1.手术操作较复杂。

2.存在穿支血管闭塞、血管夹层及血管残余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

1.行球囊扩张术时易发生血管痉挛。

2.放置永久支架后需要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存在出血转化风险。

3.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高灌注并发症。

机械取栓

通过介入导管,将碎栓或取栓探头送至血栓处,粉碎血栓,吸除血栓,或固定住血栓然后通过导管操作将血栓移到体外。

6小时内大血管闭塞。近年来也有时间窗扩展到24以至48小时的临床例子。

患者脑部侧枝循环和脑血流贮备较好。

1.快速血管再通和血流重建。

2.低出血转化率。

3.延长了治疗的时间窗。近年来有大量卒中24小时后治疗成功的临床报道。

4.术后无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低了出血转化风险

1.手术操作较复杂。

2.术前需进行影像学评估,并非所有患者都可从该方法获益。

3.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4.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高灌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