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 | 基本能力 | 表现评价指标(0~10分) | 教师评价(0.5) | 组内互评(0.3) | 学生自评(0.2) | 总评 |
物理观念 | 语言解释能力 | 能指出光的反射路径,解释生活中看电影、照镜子等现象,形成运动观念。 |
|
|
|
|
实际操作能力 | 能运用反射知识缓解黑板反光、白亮污染等实际问题的影响。 |
|
|
|
| |
科学思维 | 语言解释能力 | 通过实验操作和教师引导能说明光的反射中各元素的概念,构建光的反射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垂直入射时“三线合一”的现象,论证光路可逆规律。 |
|
|
|
|
能够利用反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
|
|
|
| ||
思维能力 | 能根据实验总结漫反射规律,理解反射的特殊情况“三线合一”。 |
|
|
|
| |
实际操作能力 | 能根据反射模型和实验现象独立绘制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光路图,设计并实验验证光路可逆。 |
|
|
|
| |
探索创新能力 | 在回答问题、设计实验等教学过程中能表达想法或深入思考后提出新问题。 |
|
|
|
| |
科学探究 | 语言解释能力 | 能够类比得到测量地月距离的高效方法,能解释为什么月亮、幕布不是光源。 |
|
|
|
|
实际操作能力 | 能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反射定律,观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
|
|
| |
能利用光的反射知识制作潜望镜。 |
|
|
|
| ||
沟通交流能力 | 能够主动参与组内讨论,协作完成实验设计。 |
|
|
|
| |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 科学态度 | 积极思考问题,尊重科学客观性,积极接受正确观点,能够批判性思考问题,敢于质疑。 |
|
|
|
|
社会责任感 | 能够基于光的反射定律指导社会、生活实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