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 任务 |
第一阶段:揭露阶段(Uncovering Phase) | |
1) 检查心理防御机制 | 干预者通过帮助来访者对以往不公正事件进行具体探索,让来访者写下他们的故事,帮助来访者检查其是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及其效果影响。 |
2) 意识到愤怒情绪,重点是释放,而不是隐藏 | 宽恕者承认这种愤怒,允许在合理范围内表达愤怒,并将减少这种对冒犯者的愤怒情绪作为目标。 |
3) 承认羞愧 | 引导宽恕者在适当的场合意识到羞耻感、尴尬和内疚情绪及其产生原因或询问更多相关问题,但并非所宽恕者都会经历此单元。 |
4) 意识耗尽的情绪能量 | 让宽恕者以书面形式反思相关问题:“假设你每天有10点精力,你花费了多少来处理冒犯者及相关情境带来的情绪?”帮助宽恕者意识到自身已经精疲力竭。 |
5) 对伤害事件进行回忆 | 帮助宽恕者意识到自己对伤害事件进行频繁的认知排练。通过记周记的方式,要求宽恕者记录下每次回忆伤害事件的时刻。 |
6) 将自己的不幸与伤害者的幸运情景作比较 | 在日志中进行记录,对自己与冒犯者的比较情况进行反思,帮助宽恕者能够看到自己如何与冒犯者作比较。 |
7) 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因受伤害而永久性地、负面地改变 | 让宽恕者写下对任何永久性变化的感知,然后挑战这种感知来评估它的有效性,但由于伤害程度不同,许多人不会经历此单元。 |
8) 认识到世间不存在绝对公平,改变原有对公平的观念 | 引导宽恕者思考在不公平之前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以及他们现在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
总结 | 在揭露的早期阶段建议宽恕者采用记录日志的方式深化其认知、感受,为接下来的宽恕决定提供强大动力。 |
第二阶段:决定阶段(Decision Phase) | |
9) 意识到自己从前应对伤害的策略无作用 | 帮助宽恕者对以往策略进行审视,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打分。如果宽恕者认为没有宽恕的解决方案是无效的,那么他或她可能会被激励去尝试宽恕冒犯者。 |
10) 愿意将宽恕视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 对于愿意尝试宽恕的宽恕者,干预者有必要向它们澄清宽恕的概念及内涵,并与和解等相似概念进行区分,那些愿意将宽恕视为一种选择的人可能会写下宽恕的定义,并反思尝试宽恕的利弊。 |
11) 对冒犯者做出宽恕的承诺 | 要求宽恕者承诺不谴责对方或不采取微妙的报复,并尝试为此做出承诺及行动。 |
总结 | 在决定阶段加入日志的帮助,记录以往解决方案有效性1~10分的评估,记录宽恕者对宽恕概念的及其利弊的思考,最后记录宽恕者如何采取行动给予宽恕以及避免报复。 |
第三阶段:工作阶段(Work Phase) | |
12) 通过角色扮演,在前后情境中对伤害者重新界定 | 宽恕者采取新的视角看待冒犯者,干预者提出与冒犯者相关的多种角度的问题帮助宽恕者重新理解冒犯者,并从对自己的重新定义、重新架构关系、重新构建宇宙的视角三个方面促进认知重构。 |
13) 对伤害者产生共情和同情 | 宽恕者转换立场,站在冒犯者的角度,检查其同理心和同情的道德情感的出现。 |
14) 承受并接纳痛苦 | 引导宽恕者思考接纳痛苦的困难程度以及接纳痛苦的意义,使其认识到如果能感到悲苦和哀痛,就得到了“自由”并且开始迈向痊愈。 |
15) 给冒犯者一份礼物 | 让宽恕者通过列举礼物清单、思考给予礼物的意义并尝试送出这份礼物等方式加深宽恕的意愿。 |
总结 | 使用日志记录冒犯者的相关细节及故事,思考对其看法的变化;反思对冒犯者的消极感受;记录接受痛苦的意义及困难程度;以书面的形式给予冒犯者一份礼物。 |
第四阶段:深化阶段(Deepening Phase) | |
16) 在痛苦过程和宽恕过程中为自己和他人寻找意义 | 引导宽恕者从世界观的角度思考痛苦和宽恕带来的好处,思考关键问题:你从你所忍受的痛苦中学到了什么。 |
17) 意识到自己过去也曾需要被别人宽恕 | 询问宽恕者自己对他人造成冒犯的事件,体会被宽恕的感觉,加深对宽恕的理解,激励宽恕者宽恕他人。 |
18) 意识到一个人并不孤单 | 建议宽恕者找一个知己来讨论相关宽恕的问题,帮助宽恕者找到支持。 |
19) 意识到自己因为这个伤害事件产生了新的生活目标 | 引导宽恕者思考新的人生目标及其意义。 |
20) 意识到对冒犯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在痛苦过程和宽恕过程中为自己和他人寻找意义 | 帮助宽恕者意识到可能会增加正面情绪,意识到内心的情感释放,让宽恕者写下正在发展的新的幸福感。 |
总结 | 在日志中记录下来从痛苦中学到的意义;反思自己需要被宽恕的具体事件及其相关感受;从同伴中寻求宽恕的支持;在书面上反思任何可能出现的生活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