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成书年代 | 作者/编者 | 书名 | 读音描述 |
1 | 543年 | 顾野王 | 《玉篇》 | 尸纸切 |
2 | 641年 | 颜师古 | 《汉书·颜师古注》 | 式尔反 |
3 | 约706年 | 王仁煦 | 《刊谬补缺切韵》 | 式是反 |
4 | 不晚于747年 | 何超 | 《晋书音义》 | 式是反 |
5 | 约777年 | 张参 | 《五经文字》 | 式尔反 |
6 | 不晚于831年 | 空海(日) | 《篆隶万象名义》 [3] | 诗纸反 |
7 | 1008年 | 陈彭年等人奉诏编撰 | 《广韵·纸韵》 | 施是切,上纸书 |
8 | 1039年 | 丁度、贾昌茶等奉敕增修 | 《集韵·支韵》 | 商支切,书平 |
《集韵·支韵》 | 余支切,以平 | |||
《集韵·纸韵》 | 实是切,书上 | |||
8 | 1039年 | 丁度、贾昌茶等奉敕增修 | 《集韵·纸韵》 | 丑豸切,徹上 |
《集韵·寘韵》 | 施置切,书去 | |||
9 | 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 | 司马光、王洙、胡宿、张次立、范镇等修撰 | 《类篇》 | 弛 |
10 | 1212年序 | 韩道昭(金),该书反映河北方言 | 《五音集韵·脂韵》 | 书之切,审三平 |
《五音集韵·脂韵》 | 弋枝切,喻四平 | |||
《五音集韵·旨韵》 | 敕豸切,徹三上 | |||
《五音集韵·旨韵》 | 诗止切,审三上 | |||
《五音集韵·至韵》 | 矢利切,审三去 | |||
11 | 1297年 | 黄公绍、熊忠等撰 | 《古今韵会举要·纸韵》 | 赏是切 |
12 | 约1305~1306 | 戴侗,代表元代文人读书音 | 《六书故音注》 | 施是切 |
13 | 1324年 | 周德清 | 《中原音韵·支思韵》 | 审母,上声,与史驶使豕矢始屎为同音字组 |
14 | 1375年 | 乐韶凤、宋濂等11人编撰 | 《洪武正韵·纸韵》 | 诗止切,审母,上声, |
15 | 1442年 | 兰茂 | 《韵略易通·支辞韵》 | 弛,音史,上纽上声 |
16 | 约1628~1644年 | 张自烈等撰 | 《正字通》 | 诗止切 |
17 | 1633年 | 吕维祺撰,反映明代官话音系 | 《音韵日月灯》 | 施是切,“弛、豕、矢、屎、始”5字为同音组 |
18 | 1716年 | 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写 | 《康熙字典》 | 综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施是切;赏是切;诗止切;余支切;丑豸切 |
19 | 1726年 | 李光地、王兰生等编撰 | 《御定音韵阐微》 | 《说文》弓解也,《集韵》拾也,或作 |
20 | 不晚于1794年 | 李元 | 《音切谱》 | 审开副下“豕弛阤”,施是切 |
21 | 1807年 | 段玉裁 | 《说文解字注》 | 施是切 |
22 | 1849年 | 刘潍坊 | 《同音字辨》 | 审母,诗纸切,上 |
23 | 1948年 | 汪怡,徐一士,孙崇义,徐世宁,傅岩,王述达,何梅岑,牛文青编 | 《国语辞典》 [4] | 弛1:shyy 弛2:chyr |
24 | 1958年 | 丁声树 |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 古音:施是切 今音:(以最习用的音为第一读) [5] 弛1:chí 弛2:shǐ |
25 | 1978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 《现代汉语词典》 | Chí [6] |
26 | 1988年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 |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 chí (且列为次常用字) [7] |
27 | 2010年 |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 《汉语大字典》 第二版九卷本 | chí,旧读shǐ |
28 | 2011年 |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 | 新编《国语辞典》 [8] | 弛1: 弛2: |
29 | 2019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海》 | 弛:chí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