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处方

效果

普济消毒饮加减 [13]

生石膏30 g,黄连9 g,丹皮10 g,黄芩15 g,连翘15 g,板蓝根15 g,芍药12 g,柴胡12 g,甘草5 g。

31例临床痊愈,6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

当归四逆汤加味 [14]

当归12 g,桂枝9 g,白芍9 g,细辛3 g,鸡血藤12 g,淫羊藿15 g,仙茅10 g,丹参10 g,炙甘草4.5 g,水煎,分上下午两次温服。

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

皮痹方 [15]

党参、黄芪、熟地黄、鸡血藤各30 g,丹参、鹿角胶各15 g,女贞子、桂枝、赤芍、红花、香附、甘草各10 g,附子、肉桂各5 g。

痊愈16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

活血蠲痹汤 [16]

独活10 g,防风10 g,当归10 g,桑寄生15 g,丹参15 g,伸筋草15 g,海风藤15 g,鸡血藤30 g

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

热敷药 [17]

白鲜皮8 g,白附子、川乌、独活及木通各6 g,艾叶、红花和透骨草各9 g,料姜石120 g。

痊愈27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

针灸加火罐 [18]

针刺:采用整体辨证取穴与病变局部取穴相结合。艾灸:在留针同时,选取背俞穴和病变中心穴位加以温针灸。火罐:针后在病变部位拔火罐,隔日1次,拔出瘀血。

21例病人除1例未能坚持治疗外,其余20例均有效。

针灸加局部注射 [19]

针灸采用传统疗法②局部注射:针灸治疗完毕,局部进行严格消毒后予以局部注射。药物选用薄芝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三磷酸腺苷注射液、肌生注射液,取无菌10 mL注射器1具,抽取以上4种药液各2 mL混合,视病损皮肤面积大小,选择若干个进针点,每点间隔3~4 cm,采用围刺法,将8 mL药液等量分别注入到各进针点至病损局部基底处。

显效9例;有效1例。

外敷软膏加穴位封闭 [20]

阿维A及康瑞宝外用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穴位封闭的三联疗法治疗。

近期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