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  |       系  |       统(群)  |       组、段  |       代号  |       厚度(m)  |       主要岩性特征  |    
|   新生界  |       第四系  |       
  |       
  |       Q  |       0~20  |       洪积、冲积层:砂、砾石;冲积层(部分坡积层):亚粘土、砂、砾石。  |    
|   中生界  |       白垩系  |       上统  |       南雄组  |       K2n1  |       >100  |       红色砾岩、粗砂岩。  |    
|   赣州组  |       K2g  |       118  |       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为砾岩。  |    |||
|   三叠系  |       上统  |       安源组  |       T3a  |       44~662  |       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砾岩,下部含煤层,底部为燧石砾岩,具波状层理。  |    |
|   上古 生界  |       二叠系  |       上统  |       龙潭组上段  |       P2l2  |       25~227  |       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底部为长石石英砂岩  |    
|   龙潭组下段  |       P2l1  |       60  |       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及煤层  |    |||
|   下统  |       茅口组中段  |       P1m2  |       300  |       厚层灰岩夹钙质页岩及燧石结核,局部地区下部有硅质岩夹火山凝灰岩、硅质角砾岩  |    ||
|   茅口组下段  |       P1m1  |       140  |       瘤状灰岩含钙质页岩夹透镜状灰岩  |    |||
|   栖霞组  |       P1q  |       87~142  |       灰黑色厚层灰岩夹碳质页岩及燧石条带  |    |||
|   石炭系  |       上统  |       船山组  |       C3c  |       434  |       灰白色厚层灰岩及结晶灰岩  |    |
|   黄龙组  |       C2h  |       130  |       灰白、灰黑色白云岩,底部为角砾状白云岩  |    |||
|   下统  |       华山岭组  |       C1h  |       103~280  |       砂岩、粉砂岩、页岩及钙质页岩  |    ||
|   大塘组测水段  |       C1d2  |       400  |       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碳质页岩,顶部为钙质粉砂岩及灰岩  |    |||
|   大塘组石磴段  |       C1d1  |       290  |       灰黑色厚层灰岩、薄层碳质灰岩夹页岩。  |    |||
|   泥盆系  |       上统  |       锡矿山组  |       D3x  |       47~173  |       上部:钙质页岩、硅质岩夹灰岩;中部:鲕状、豆状赤铁矿层及砂页岩;下部:砂页岩  |    |
|   余田桥组  |       D3s  |       110~680  |       上部: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页岩; 下部:紫红色粉砂岩、砂岩。  |    |||
|   下古 生界  |       寒武系  |       下统(牛角河群)  |       
  |       ∈1nj  |       >2778  |       上部:灰黑色、黑色含碳粉砂质绢云母千枚岩、含碳绢云母千枚岩,灰褐色砂质绢云母千枚岩及绢云母千枚岩互层夹褐色变质砂岩及灰岩透镜体; 中部:灰绿色变质砂岩、砂质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及千枚状砂岩相间出现,夹一层黄绿色钙质千枚岩(5米)及数层含碳绢云母千枚岩; 下部:乳白色片状石英岩、条带状石英岩夹碳质绢云千枚岩。  |    
|   新元 古界  |       震旦系  |       上统  |       老虎塘组  |       Z2l  |       2612  |       上部:灰绿色绢云母千枚岩与千枚状砂岩、变质片状砂岩互层,夹含碳绢云母千枚岩,偶夹片状石英岩。 中部:灰绿色云母片岩、千枚岩、片岩化凝灰岩、杂砂岩、含铁硅质岩,千枚状砂岩,夹灰白色透镜体灰岩 下部:黄褐色厚层状变质砂岩,夹绢云母片岩及千枚状砂岩,底部偶夹碳质绢云母千枚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