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系统

DA评估过程

PELDiaG

CODA

评估的类型

动态评估;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

动态评估;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

设计试题的目的

提供显性的诊断性评估(诊断测试);提供补救教学和训练(强化训练试题)

区分学习者在干预下的表现,预测学习潜能,揭示“干预提示”融合在测试中的学习证据

C-DA试题命制

L2教师根据学习技能编制试题; 学科专家参与试题属性标定

题目数量:24 (items) × 3 (tests) = 72

以汉语听力为例:

汉语水平考(HSK)试练习题;增加一个选项使之达到5个;题目数量:23

C-DA项目属性 /试题构念

项目属性(马晓梅等,2012) [23]

听力:辨音能力、词汇知识、句子结构和语法、推理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细节捕捉、主旨能力、记笔记和听写能力

阅读:猜测词义、句子理解、句子推断、段落理解、段落推测、主旨概括、细节捕捉、阅读速度

试题构念(Poehner, Zhang & Lu, 2015) [22]

听力:语音,语法(时态),语用,上下文推理,信息捕获

阅读:词汇,结构,语篇,体裁

动态干预的方式 (介入方式和内容)

互动式动态评估;显性

介入内容:二语学习能力和技能的诊断性报告(文字);多模态形式的策略指导和干预;按照二语技能编制的强化干预题库

介入式动态评估;隐性

介入内容:答题过程中给予在线文字提示(通过缩小阅读或听力范围来进行提示,每一次提示都让答题者更接近正确答案所在的文本)

动态干预的方式 (介入过程)

1.多回合评估(multi-session assessment)

2.测试完毕,给予两种形式的反馈和干预:多媒体诊断报告(图表,文字,热链接),多媒体学习策略指导干预(文字、动画、视频(专家访谈、成功学习者案例)

3.不同学习者的诊断报告不同

1.单回合评估(microgenesis)

2.对错误答案进行逐步提示:最大值为三个回合

3.one-size-fit-all学习者获得的提示内容不变

干预目的

帮助学习者诊断英语听力及阅读学习强项和弱项,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培养学习策略意识

以计算机为手段,观察二语学习者对动态评估中的干预反应,考察计算机逐步干预的学习效果

迁移任务 (Transfer Items) 的设置

在强化训练模块中,按照阅读及听力属性专门编排反映迁移能力的试题,按照难度从低到高

在试题本身靠后的地方,用以考察学习者是否掌握了从动态评估中获取的新技能;

内嵌于测试当中;量化考察

对学习者的训练 (强化)

按照属性/技能编制的不同级别的强化试题

学习潜能得分的计算

测试风险

无风险(用于学习者自测或自主学习)

无风险

目标学习者(用户)

开放性学习平台;在校本科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500名以上用户。测试题目是英语,学习者母语是汉语

研究平台;样本量为163名答题者,测试题目为汉语和法语,学习者母语为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