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范畴

主范畴

初始概念

原始语句

个体因素

自我认同

个人价值观

我已经成年了,我觉得我有自己的价值观,也有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

自我判断

自己能判断一些网上的言论,我会根据我自己的相反去判断。

社会认同

同伴认同

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是很陌生的,就很想融入她们,跟他们成为一个集体。

他人认同

有时候也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其他人跟我想法一致,那我会很开心,证明我的想法是的到大家支持的。

认知水平

信息获取

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校园相对于其他地方是一个闭塞的环境,知道的东西比较少。

处理能力

自己处理事情还是有些欠妥的,毕竟经历的比较少,容易跟风。

价值观念

自己各方面还是不够成熟,可能现在认为对的事情,国歌两三年之后就觉得是不对的。

个人性格

性格特征

我属于外向型的,平常就爱说说笑笑的,看到网上一些热点问题,我也会去凑个热闹。

情感丰富

我比较感性,碰到一些事情容易跟其他人产生共鸣。

求知欲强

想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网上有些东西让我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表达欲强

看到一些网络上的热点问题,要是觉得令人特别生气,我也会在网上去表达我自己的想法,就是特别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情绪状态

愤怒

网络上的热点问题,比如有些涉及到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我就会特别生气、愤怒,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焦虑

对于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我也害怕自己会遇上,就有点担心。

好奇心

大学生对各方面就是都感兴趣,就是喜欢吃瓜,好奇心比较重。

正义感

我还是有正义感的,大学生都是正义的化身,还是因为接触社会比较少的原因吧。

数字素养

网络文化素养

信息辨别能力

提取一些他们都说出来的那些观点,然后可能就觉得有的是正确的。然后其他就是一些有歧义的,就可能会摒弃自己的看法。

网络信息筛选

就比如说网络营销号上面就是发了一些事情,就是有的会相信然后有的感觉他很离谱然后就不会相信。

网络安全意识

就是一旦不需要付出代价,可能就会随意的发表言论,但也会给自己带来比如像网络暴力一类的,自己网络安全意识不强。

语言表达能力

看到一些事情就很气愤,可能当时在气头上,有些冲动,说话就会难听一点,就会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评估

就是我们有时候看待问题就很片面,只能站在发表的那个人的角度去看,而不能看到另一方的角度是怎么想的,就会产生偏见。

辨析能力

就比如说网络营销号上面就是发了一些事情,就是有的会相信然后有的感觉他很离谱然后就不会相信。

舆情特点

舆情传播速度

传播路径

现在网络平台很多,我会通过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搜索相关信息,加以分析。

传播速度

现在网络也比较发达,然后各种信息传播的也比较快,就是大学生看到了可能就会评论一句,说一句什么的。

舆论导向

舆情趋势

网上的事情发酵的特别快,我也会看一下舆情的趋势,因为有些事情自己也辨别不了,所以就会选择跟风。

媒体解读

有些事情刚被爆出来,就会有很多平台去解说这个事情,有时候听他们说的头头是道,自己也觉得他说的是真的。

媒体导向

有时候不想看都一直给你推荐,就是大学生比较单纯,社会经验少,然后就别人说啥就是啥,容易相信别人。

舆情热度

比如一个网友在网络上盲目地发表自己杜撰的观点,然后就是会带动很多人相信他的评论,从而发表言论。

网络环境

社交媒体平台

信息来源

现在网络很快,来源很多,但我还是相信官方发布的信息。

信息过载

现在一打开手机都是推送的信息,你不想看也没办法,打开一个APP里面全是热点。

信息推送

像热点问题都是推送的,都是被动的去接受。

舆论的引导

有人或平台就会故意带节奏,故意引导你,让你产生错觉。

言论筛选

网上很多人发生声,自己有时候分辨不了对错,有时候觉得大家说是对的,内心就会偏向多数人。

网络言论氛围

网络环境污浊

就是现在这个网络环境,就是博眼球,然后就是搞怪、扮丑,就是想要吸引流量,然后赚钱,目的不纯。

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就是你可以随意在网上发表言论,就是可以匿名,就像一层保护皮一样。

网络言论自由

网络言论自由,但是有一些言论就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个不正确的引导。

主流价值观

公众情绪

会出现一种跟风现象,大家都说这个人不好,但我觉得这个人好可以,但我不会说出来,因为跟大家认知不一样,我怕别人说我有问题。

价值观念

从众心理也会对大学生的这个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会使他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偏差。

舆论压力

他可能会随便发表言论,然后对别人的事情评价的话,可能会有不太好的词语,然后很可能会对别人产生语言暴力。

公众舆论趋势

你自己发表的观点仅代表你个人观点。那网络上那么多人肯定是有跟你持相反观点的,然后就很可能会有许多网友在下面就是反驳你,然后就容易引起争执。

家庭环境

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

我们传统文化就是要有集体荣誉感,所以很多事情上,大家的看法都是相同的。

集体主义观念

一些人从众心理比较强,然后很多人都发表那个意见,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发表那个意见,他就跟别人不一样。

传统思想

觉得就是一种比较固有的思想,就比如说必须得少数服从多数。

家庭教育

父母文化水平

我爸妈也就是初中文化,他们对于这些网络热点问题在家不会太多讨论,他们觉得网上东西很多都真真假假,也辨别不了,只要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就是对的。

家庭传统

我父母都是农民,传统的中国家庭,没有自己的主见,就会盲目从众地相信网络舆情。

家庭价值观

父母可以言传身教那种正确的三观,鼓励和教育子女使用网络的时候谨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盲目跟风,多思考。

家庭互动

家庭支持

父母教育我们都是老老实实做人,从小压抑我的个性发展,导致我现在都是喜欢从众。

父母陪伴

父母在外打工,从小时候陪我的时间都很少,初中之后就一直住校,缺少父母的陪伴。

父母沟通

父母除了关心自己的学习,其他事情都很少交流,可能父母认为我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不是关心其他事情。

家庭关系

比如说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能对他会营造一个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然后发表言论才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胡乱猜测,诽谤、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