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 指标类型 | 单位 | 指标含义 |
生态文化视角下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 驱动力 (D) | 人口自然增长率(D1) | 逆向 | % | 表示社会人口数量增长趋势 |
人口密度(D2) | 逆向 | 人/平方公里 | 总人口/土地总面积 | ||
城镇化率(D3) | 正向 | % | 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 | ||
人均GDP(D4) | 正向 | 万元/人 | GDP/人口总数 | ||
GDP增长率(D5) | 正向 | % | 表示社会经济增长水平 | ||
三次产业结构(D6) | 正向 | - |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 | ||
压力 (P) | 单位GDP耗能(P1) | 逆向 | 吨标准煤/万元 | 年能源消耗总量/GDP | |
单位GDP用水量(P2) | 逆向 | m3/万元 | 年用水总量/GDP | ||
单位GDP“三废”排放量(P3) | 逆向 | Kg/万元 | 报告期三废排放总量/GDP | ||
结构偏离度(P4) | 逆向 | - | 表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 ||
状态 (S) | 比较劳动生产率(S1) | 正向 | % | 表示产业间劳动力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关系 | |
影响力系数(S2) | 正向 | - | 表示某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 | ||
产业消耗产出率(S3) | 正向 | 万元/ | 国民生产总值/总消耗 | ||
环境质量指数(S4) | 正向 | - | 表示对环境质量状况的指数 | ||
森林覆盖率(S5) | 正向 | % | 森林面积之和/土地面积 | ||
影响 (I) | 人均绿地面积(I1) | 正向 | m2 | 绿地面积总值/人口数量 | |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I2) | 正向 | % | 第三产业总产值/GDP | ||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I3) | 正向 | % | 公众对环境质量及环保工作的满意程度 | ||
空气质量优良以上 天数达标率(I4) | 正向 | % |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全年天数 | ||
工业用水重复率(I5) | 正向 | % | 工业重复用水量/工业用水总量 | ||
人口文化素质(I6) | 正向 | % | 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 | ||
人口平均寿命(I7) | 正向 | 岁 | 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 | ||
响应 (R) | 非传统水资源使用率(R1) | 正向 | % | 区域内非传统水资年源消耗量/区域内水资源消耗总量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R2) | 正向 |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工体废物产生量 | ||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R3) | 正向 | % | 环境保护投资/GDP | ||
R&D 经费占GDP 比重(R4) | 正向 | % | 科技经费/GDP | ||
资源配置率(R5) | 正向 | % | 投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 ||
新兴产业产值比重(R6) | 正向 | % | 新兴产业产值( 增加值)/GDP | ||
资本技术构成提高率(R7) | 正向 | % | 报告期技术构成指数/基期资本构成指数 | ||
工业高加工度化程度(R8) | 正向 | % | 反映产业结构高级推进力的程度 | ||
基础产业超前系数(R9) | 正向 | - | 基础产业产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
教育投资强度(R10) | 正向 | % | 教育投资量/财政支出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