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

主要问题

具体表现

原因分析

公众

分类意识及普遍不高

公众未能深刻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 目的和意义,对垃圾如何分类、 如何投放、以及垃圾资源循环利用 等不了解。

我国并未实行强制垃圾分类, 公众认为垃圾分类麻烦,参与度不高; 宣传工作收效甚微, 个人垃圾分类意识形态尚未形成。

政府

政策型

法律法规不健全

立法过于原则性、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缺乏综合性法律; 分类处置收费制度尚未完善。

我国城市生活分类起步较晚, 相应的立法体系不够健全; 对于违法行为,缺少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

治理型

落实不到位

垃圾分类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 分类标准不一、处理效率低。

分类标准众多,阻碍了垃圾分类工作有效开展; 各地区的政策文件未能贯彻落实, “形象工程”颇多。

社会 组织

市场化运作机制 推行缓慢

企业参与度较低,整体技术水平低。

产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垃圾回收变现价值低, 缺少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操作和产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