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名称

思政融入授课要点(案例库)

预期成效

1

课前准备

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万事开头难

2)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课有课规

个人道德规范的欠缺,影响本课程顺利进行。

2

绪论

1) 我国细胞工程方面的科学家贡献有哪些

2) 列文虎克,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

激发学生科研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3

植物人工繁殖

1) 细胞全能性:我国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对学生未来的期望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2)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意义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4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引入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与复旦大学卢大儒教授的辩论,塑造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把握事物本质,塑造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5

转基因植株鉴定

绿色荧光蛋白发现者:下村修(日本)、马丁·查尔菲(美国)、钱永健(美籍华裔)共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激发科研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团结的合作精神。

6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屠呦呦经191次实验,获得了抗疟药青蒿提取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的培养。

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培养

7

克隆技术

1) “多莉”羊并不是第一个被克隆的动物。忽略了中国生物克隆技术之父——童第周培育出的第一条克隆鱼。

我国科学家的贡献在世界上的地位,文化自信,国家自信。

8

细胞融合技术

2018年1月,《细胞》杂志以封面报道: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研究组第一次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

增强当代大学生正面面对困难,科技攻关,解决世界性问题。

9

动物干细胞技术

1) 日本小保方晴子伪造实验数据的反面例子

2) 韩春雨副教授发明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反面案例

告诫学生做科研和做人都必须以诚信为第一准则。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学生的学术诚信的培养极其重要。

10

基因编辑

1) 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教授宣称用人类卵细胞培育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

2) 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副教授利用基因编辑婴儿案例

科学道德与社会公德全方位认知,充分考虑道德和法律因素,坚守道德底线思维。

11

微藻培养与应用

1) 多瑙河重金属污染事件

2) 云南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事件

3) 浦阳江水体严重污染事件

环保理念的培养,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

12

组织修复

人工智能的发展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融合先进的脑认知、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学科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一个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和科研氛围产生的

培养学生对各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解,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