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 课程思政实施例 |
1 | 绪论 《物理化学》发展史 《物理化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结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培养学生科学的唯物史观;使学生了解国家化学、化工发展战略和需求,增强职业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自觉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建立科学思维方法。 | 知识架构的方式分析物理学、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探索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学科发展演变和理论建立过程中的哲学方法和思想,如归纳、演绎、理想化方法、对立统一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化学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理化学已成为一门消失于无处不在的学科,要建立“生活无处不化学”的理念,处处留心皆学问,活学活用。 |
2 | 化学热力学概论 |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遵守客观规律,倡导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 | 热力学来自于实践,结合数学工具升华为理论,又用于验证和指导实践,又使理论升华。热力学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存在,引导学生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要保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
3 |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建立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了解量变质变的辩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 | 通过对隔离系统的分析,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座孤岛,都必然有相互关联”地球上质能守恒,物质和能量不可再生,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可逆过程由无数接近于平衡的状态组成,量变引起质变;集腋成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知识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公序良俗的形成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 |
4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科学思维的建立;了解知识体系的建立;了解化学家轶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生命的好品质以及专注于研究的精神;中国化学家轶事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 | 热力学第二定律先由经验提出,然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研究热机效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卡诺循环–可逆循环–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原理–熵判据,科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卡诺、焦耳、克劳修斯、吉布斯等科学家轶事穿插简介。 |
5 | 化学平衡 | 了解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以科学的发展的思维看待人生和社会发展。 | 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条件改变,平衡会改变,然后调整系统状态建立新的平衡。好似社会的发展过程,当矛盾累积,旧的平衡被破坏新的平衡建立。还类似个人情绪发展,鼓励学生处低谷而不自弃,坚强。化学反应都是向着最稳定的方向进行,定位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解决问题。 |
6 | 化学反应动力学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婚恋观,不盲目自信也不盲目自卑;培养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性,提升集体主义荣誉感。 | 速率理论,阐述了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类比于交朋友及婚恋过程,连心线上的碰撞才能反应,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化学反应速控步,木桶理论,类比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只有协同合作,共同进步,才能使团队的利益最大化。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相平衡的影响对比,客观看待温度的影响,强调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看人和问题。 |
7 | 电化学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 水的检测,废旧电池的处理,燃料电池、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低碳发展,引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勉励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能源,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引导学生学会珍爱地球家园,减少碳排放,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
8 | 相平衡 | 了解“科技兴国”战略;建立人文情怀,相由心生,追求“真善美”,提升文化素养;建立“和谐自然”理念。 | 相平衡,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应用,绿色化学化工等,了解“科技兴国”;对水的了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相由心生;水的相平衡,水密度的反常变化,建立和谐自然理念;水的哲学意义,提升文化素养。 |
9 | 表面与胶体化学 |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剔除伪科学;建立生态环保意识。 | 吸附理论,吸附平衡,家居装修建材甲醛的释放动力学研究,提升科学素养,辨析商业伪科学。 |
10 | 化学家轶事 | 专注于研究的精神;中国化学家轶事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 | 虽然我国科技起步较晚,但物理化学的发展史中也有很多中国人的贡献。通过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可以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民族伟大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及对待科学的执着和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