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 | 内涵 | 举例 | 方式 |
理性 | 理性是指学习者经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不是通过经验、直觉、表象得到结论的能力。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 如:在平面及其基本性质的教学中融入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德国数学家克雷尔、法国数学家傅里叶、匈牙利数学家波尔约等对平面的定义,引导学生概括出平面的基本特征,体验概念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 重构式 |
信念 | 信念也指观念,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待一些问题的总的看法。在数学课上展示数学的发展历史,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及数学活动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 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与证明环节,采用了古埃及人和印度人的“提取因式”法、拉克洛瓦的“掐头去尾”法、欧拉的“错位相减”法,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认识到数学的文化价值。 | 复制式 |
情感 | 情感是指学习者对数学和数学学习的倾向,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习信心,介绍数学发展历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 如:在导数几何意义的教学中,导入刘徽的割圆术,促进学生对切线定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附加式
|
品质 | 品质是指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养成追求真理,志存高远,淡定从容的优秀品质与涵养。 | 如:介绍近代数学家华罗庚对我国数学发展做出的伟大成就,展现其卓越才能和爱国精神等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 附加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