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维度 | 评价指标 | 具体测度 | |
引才 |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 针对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类合同的成交额 |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专利发明拥有量/常住人口数 |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 | 所有高新技术企业一年内的总产值 | ||
人才公寓数量(套) | 专项用于人才就业的生活配套租赁公寓数量 | ||
购房补贴最高金额(万元) | 引才政策中购房最高补贴金额 | ||
租房补贴最高金额(元/月) | 引才政策中租房最高补贴金额 | ||
购房贷款支持额度(万元) | 引才政策中购房贷款支持额度金额 | ||
引才奖励最高金额(万元) | 引才政策中引才奖励最高补贴金额 | ||
生活补贴最高金额(元/月) | 引才政策中生活补贴最高补贴金额 | ||
人才安家补贴最高金额(万元) | 引才政策中人才安家最高补贴金额 | ||
薪酬补贴最高金额(元/月) | 引才政策中薪酬最高补贴金额 | ||
人均GDP | 人均创造城市地区财富 | ||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
城市首位度 | GDP全省占比 | ||
地区平均工资(元) | 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年内平均每人 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 ||
人口吸引力指数 | 新流入常住人口/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住人口 均值 | ||
区位度 | 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 化参数 | ||
区位商 | 用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了地区专业化部门,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特定产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比率越大,说明该地区某产业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专门化程度越高;本文指第三产业 | ||
育才 | 高等教育规模(万人) |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人数 | |
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个) | 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的数量 | ||
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个) | 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数量(各年度累计认定) | ||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万人) | 拥有特定的专业技术,并以其专业技术从事专业工作,并因此获得相应利益的人的数量 | ||
政府教育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政府教育支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 ||
用人单位育才奖励最高金额(万元) | 用人单位育才奖励最高补贴金额 | ||
留才 | 文化设施环境 | 每万人拥有博物馆数(个) | 拥有的博物馆数/常住人口数 |
每万人拥有图书馆数(个) | 拥有的图书馆数/常住人口数 | ||
教育环境 | 四星级高中数量(所) | 拥有的四星级高中数/常住人口数 | |
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个) | 拥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数/常住人口数 | ||
医疗设施环境 | 每万人三甲医院数(个) | 拥有的三甲医院数/常住人口数 | |
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 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常住人口数 | ||
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个) | 拥有的卫生机构床位数/常住人口数 | ||
交通设施环境 | 轨道交通里程数(公里) | 当年的轨道交通里程数 | |
航空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 航空旅客吞吐量/常住人口数 | ||
通信设施环境 | 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万户) | 的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常住人口数 | |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万户) | 的互联网宽度接入用户数/常住人口数 | ||
住房设施环境 | 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 | 住房建筑面积/常住人口数 | |
房价收入比(负向指标) | 住房价格/各市居民家庭年收入 | ||
城市自然环境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 | 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 + 城市暂住人口) | |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 空气优良天数/365 | ||
社会保障环境 | 人均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元) | 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就业人数 | |
失业保险参保比例(%) |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就业人数 | ||
医疗保险参保比例(%) |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就业人数 | ||
工伤保险参保比例(%) |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就业人数 | ||
生育保险参保比例(%) |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就业人数 |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本级财政 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 ||
用才 | 人才区位商 | 某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在该地区全部就业人员数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 数量在全国全部就业人员数中所占比重的比率 | |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家) |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数量 | ||
高新技术企业个数(个) | 由政府推动,以企事业单位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依托研发机构,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数量 | ||
设立院士工作站的企业数量(个) | 国家认定以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的数量 | ||
国家级产业园区数量(个) | 省级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聚集群的数量 | ||
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个) | 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在全部就业人员数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在全国全部就业人员数中所占比重的比率 | ||
激才 |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个) |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数量 | |
R&D经费支出(亿元)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 ||
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科学技术支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 ||
场租补贴 | 0:没有相关政策;1:有相关政策 | ||
创业项目资助最高金额(万元) | 引才政策中创业项目最高资助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