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

小学科学课堂玩转拓印

教学年级

小学五年级

学情分析

1) 学习兴趣:小学五年级学生对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新鲜的知识仍具有较高的兴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没有接触过拓印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 学习能力:在学习上,小学五年级学生系统学习能力已经基本达到标准。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抽象的概念对知识进行更多的推理和表达,记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加强大。动手能力也大大提升,可以自主完成拓印的相关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较高,能自主思考问题,具备利用植物的特殊形态自主设计拓印作品的能力,对于主次规律的把握节奏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拥有倾听与自我判断的能力,听取不同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注重结果的同时也会保留对过程的关注。

教学目标

1) 了解拓印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索拓印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能力。

教学时间

1节课,约40~45分钟

教学准备

使用拓印工艺制作好的成品织物(成品展示范例);

拓印工艺的图片和拓印工艺制作过程的视频素材;

准备各类植物叶片和白色织物(学生可以自行准备),彩笔,白纸,医疗包;

准备小锤子,胶带,卫生纸等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展示使用拓印工艺所制成的各类物品,激发学生对拓印这一主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拓印工艺是如何一步一步将植物的形态完整展现在织物上面的。

2) 探究(15分钟):

将准备好的白色织物和植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感受实验材料的性质,思考拓印是什么样的;

给每个学生发放彩笔,白纸等工具,让学生自行尝试设计拓印后的模样,学生通过现有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绘制出来;

学生设计完拓印图案之后,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设计意义,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

3) 实验(15分钟):

教师将各类植物分类摆放分组发给每一个小组,提醒学生锤子的使用事项以及安全保护后将小锤子,胶带分发给每组学生;

学生依照自己实现绘制好的设计图样,将植物进行摆放;

学生使用胶带将植物调整好形态并完整固定到织物上面;

学生使用锤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敲击植物,粗茎先敲,先敲完粗茎后再敲细茎,再敲叶脉最后敲叶肉,使色素慢慢转移到织物上面。

最后学生小心撕掉胶带,清理好植物残渣后,一幅拓印好的作品便呈现出来。

4) 总结与展示(5分钟):

学生完成拓印后,将织物放置晾干;

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设计,讨论自己在制作拓印作品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拓印工艺的原理和应用,并鼓励他们将这种工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 拓展活动(5分钟):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尝试运用拓印工艺制作小布艺品或衣物,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确保活动过程安全顺利。

教学评估

学生自我评估,学生回顾在学习拓印的过程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以及不足之处,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总结后以期下次实验中改进。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问题的讨论,团队的合作,思路的分享,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多方位地对学生评价。教师本身也要在课后梳理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总结反思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