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反应堆 | 代表设计方案 | 优点 | 缺点 |
1 | PWR | Flexblue [1] | 技术成熟,无风险,工程经验多 | 热效率低(20%~28%) |
2 | BWR | LSBWR [3] | 技术成熟,无风险,工程经验多 | 热效率低(20%~28%) |
3 | SWR | MIT [4] | 热效率高 | 需研发新材料 |
4 | LBFR | SVBR-100 [5] | 非常紧凑,比较适合水下 紧凑SMR | 需预防铅–铋共晶凝固问题,运维成本高 |
5 | OCR | MIT [6] | 紧凑 | 未得实质性进展 |
6 | CANDUa | CANDU-6 [7] | 技术成熟技术 | 尺寸大、重量大 |
7 | SCWRa | INL [8] | 热效率高 | 堆芯物理和热工稳定性较差 |
8 | MSRa | Fuji [9] | 热效率高 | 零部件需要热维护,需研发新材料,存在技术风险 |
9 | FHRa | MIT/UCB [10] | 热效率高 | 需研发新材料 |
10 | SFRa | ANL [11] | 紧凑 | 遇水发生剧烈反应 |
11 | HTGRa | GTHRT-300 [12] | 热效率高 | 装置尺寸大、重量大 |
12 | GFRa | CEA [13] | 热效率高 | 体积大,无法实现 非能动安全功能 |
13 | SCO2,GFRa | MIT [14] | 热效率高 | 体积大,无法实现 非能动安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