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环节

质量要求

监控措施

培养方案修订

(1) 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和专业的定位,反映毕业生五年左右职业能力特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的变化需求;(2) 定期进行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达成分析、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3) 毕业要求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4) 毕业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标准及补充标准实质等效;(5) 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达成,支撑矩阵清晰完备。

(1) 每4年对在用培养目标面向内外部进行合理性评价,作为培养目标修订依据;(2) 每4年向毕业五年左右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达成性评价,作为毕业要求修订依据;(3) 每2年就课程体系设置面向内外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评价,作为课程体系修订依据。

教学大纲制定与修订

(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表述清晰合理;(2) 课程教学单元内容应覆盖课程目标,体现思政融合;(3) 各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明确可度量;(4) 课程考核内容应体现“两性一度”和学生能力达成。

(1) 每个教学周期开始前,教师依据上周期课程目标达成报告的持续改进意见进行教学大纲针对性修订,并给出修订说明;(2) 经专业负责人和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在新周期施行。

课程 考核

(1) 依据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目标考核合理性确认,所有过程性考核数据可追溯;(2) 结果性考核(试卷)应体现“两性一度”;(3) 非试题形式的考核,应根据评分量表给出评价;(4) 考核完成即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值计算和分析评价,及时归档形成课程目标达成报告。

(1) 课程实施教学周期前,专业负责人组织实施全过程考核的课程目标考核合理性确认:检查所有考核环节设置、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2) 教师课程考核后进行达成度计算、对达成做分析评价,提出持续改进措施;(3) 课程组负责人与专业负责人双审查后归档形成课程评价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

(1) 校企命题结合,企业命题不少于50%比例。命题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解决综合性和复杂问题,体现能力产出导向;(2) 实施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所有考核环节均应依据课程目标设计评分量表;(3) 三次答辩和论文评阅均按照过程考核管理,导师回避,依据评分量表给出评价。

(1) 专业负责人修订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大纲进行课程目标考核合理性确认审核;(2) 专业负责人召集骨干教师对校企双方的命题实行评审;(3) 专业老师分组,使用评分量表实施全过程评价;(4) 所有指导教师依据评分量表,填写论文指导控制表相应环节,负责归档每个学生的评分量表和论文指导控制表;(5) 专业负责人计算分目标达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归档形成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评价报告。

综合性实习 实践

(1) 分散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内容应体现学习综合性、面向就业技能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2) 学生应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周志、实习报告报告,真实反映实习情况;(3) 校企导师应对学生实习执行周指导,及时填写记录过程性成绩;(4) 企业导师应按照实施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考核,执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1) 教学副院长牵头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审定实施大纲,设计课程目标和考核合理性确认细节;(2) 校企双导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进行周指导,引导复杂问题的识别、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现;(3) 企业导师依据大纲和合理性确认实施课程目标全过程考核,完成达成值计算,对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4) 专业负责人对上述文档进行审查,归档形成毕业实习课程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