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破坏类型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地表景观破坏

一、开采区由于大型设备的重压,而发生土壤坚硬、板结。二、出现一定程度的地面塌陷;三、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随地表径流和塌陷区发生流失。

一、开采区及周边发生生态及景观破坏;二、土壤养分短缺;三、土壤承载力严重下降,发生地面沉陷。

占用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产生的矿物、废弃物等将占用大量的土地。

至2018年全国露天开采矿山占周边土地面积约200余万hm2

环境污染

矿山废弃物在雨水冲刷和淋溶作用下,大量有毒有害成分向环境释放。

对矿区及周边的水、气、土及生境产生不可预估的污染。

地面塌陷诱发 地质灾害

一、地下采空;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

采矿将强烈扰动地质结构,导致地表开裂、塌陷、建筑受损、农田破坏、河流中断、矿坑积水、地震、崩塌和滑坡等。

生境破坏

植被消失、土壤退化及污染、水土流失。

生态系统破坏,造成废弃地周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