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优点

缺点

参考文献

水热法

1) 制备得到的微/纳米材料纯度高、分散性好、晶形好且可控制;

2) 制备的微/纳米材料一般不需要再进行煅烧,这样可以避免在后续煅烧过程中晶体的进一步长大和杂质的混入;

3) 生产成本低;

4) 可在允许的范围内改变参数,制备得到形貌可控的微/纳米材料。可调的因素有:水热pH、水热温度、水热时间、搅拌速度等;

5) 易于与模板法、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技术结合,制备具有特定微观形貌、尺寸、表面结构和功能特殊的微/纳米材料。

1) 只适合用来制备氧化物粉体

2) 需要高温高压环境,对反应体系 要求高

[31] [32]

共沉淀法

1) 成本低廉

2) 制备过程简单

3) 制备条件比较容易控制

4) 产品性能优异

1) 可能组成不均匀

2) 需要调节pH

[32] [33]

固相法

1) 实验原理简单易懂,实验操作简单

2) 制备得到的材料表面缺陷比较少

1) 粒子容易聚集在一起,要通过研磨碾碎,但是研磨会导致物质晶体结构遭到破坏,从而直接影响物质的性能

2) 此方法很难获得球状的纳米颗粒

[34]

微波法

1)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均匀、快速加热

2) 能够在比较低的温度下消耗更少的时间获得材料

反应物一定要是金属类材料,能获得微波传递的能量

[35]

溶胶–凝胶法

1) 材料合成方法容易控制

2) 制备的材料可以做到十分均匀

3) 可合成立体状,棍状,球状等各种形状材料

4) 多元体系具有均匀性、可合成高纯度的纳米产物、退火温度较低易节能、可制备纤维和涂层等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制得薄膜的致密性较差

[34]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