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公路长途客运班线

一、车辆技术风险因子

①车辆技术等级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②车辆是否持有《道路运输证》等有效的证照。

③车辆是否按规定配备三角木等安全设施设备。

④运营车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年限。

⑤车辆是否建立有技术档案,内容记载及时、完整和准确。

⑥是否有专人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⑦是否落实车辆安全检查制度,是否做好出车前后检查。

二、驾驶人员风险因子

①车辆是否按规定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是否有操作失误情况。

②驾驶员是否有不安全行为、注意力分散现象、疲劳驾驶现象。

③驾驶员是否出现生理异常、驾驶员心里异常。

④驾驶员是否按要求控制好连续驾驶时间,并休息到位。

⑤驾驶员是否按照要求填写《行车日志》等记录。

⑥驾驶员行驶过程是否正常,是否了解紧急处置相关知识。

三、安全责任及信用风险因子

①企业是否明确班线车辆驾驶员安全生产职责。

②驾驶员是否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了解责任书内容。

③是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将不安全行为纳入考核。

④企业的信用等级是否符合相关行业信用管理要求。

⑤企业是否对驾驶员行车安全档案进行管理。

四、线路环境风险因子

①车辆是否按照核定线路进行行驶,私自变更线路。

②车辆是否存在站外组客现象。

③车辆运行线路是否存在长上、下斜坡情况。

④车辆运行线路是否存在超长桥梁、隧道(长度 > 3 km)。

⑤驾驶员是否对800 km以上客运班线的风险明确认知。

⑥运行线路是否存在通报的交通流量过大线路及事故多发点。

五、接驳点管理风险因子

①企业是否按要求建立接驳点,有完善管理制度,及相关设施。

②接驳点交接手续是否齐全,台账及时完整,并告知乘客。

③接驳点驾驶员交接时,是否对车辆等设施进行检查。

六、安全投入风险因子

①企业是否为旅客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或安全生产责任险。

②企业是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③驾驶员是否了解有关安全费用及使用情况。

七、动态监控风险因子

①车辆是否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保证正常有效。

②车辆是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和动态视频监控。并保证正常有效。

③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是否接入符合行业标准的监控平台和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并保证正常有效。

④平台所录入的车辆和驾驶员的基础资料、车辆技术档案信息是否准确、完整。

⑤监控员是否对监控车辆行驶和驾驶员的动态情况了解。

⑥是否对营运车辆24小时实时动态监控。

⑦是否及时纠正和处理超速、疲劳驾驶、故意破坏卫星定位装置等违法违规行为。

⑧企业是否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帐。

八、安全教育风险因子

①驾驶员是否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②驾驶员每年接受再培训,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有关规定学时。

③驾驶员是否了解安全生产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等渠道。

④驾驶员是否在发车前进行安全事项告知。

九、营运管理风险因子

①班线车辆是否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途径站点进站上下旅客。

②客运车辆是否按核定人数范围内载客运行,无超员运输。

③驾驶员是否对中途上车客人是否进行身份核实,并记录。

④客运车辆是否有运输违禁货物、危险化学品情况。

十、安全隐患排查风险因子

①是否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对车辆、驾驶员等进行排查。

②是否开展多种形式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立即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③是否对隐患进行登记和治理,是否有中途搭载易燃易爆物品或电瓶车等货物的现象。是否对中途上车的人员进行安保检查。

④车辆是否建立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内容记载及时、完整和准确。

十一、应急管理风险因子

①车辆是否有班线车辆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②是否制定了疫情防疫专项预案,并对途中上车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劝导佩戴口罩,配备应急物资。

③是否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

④驾驶员是否对应急器材的使用比较熟练。

⑤驾驶员是否参与应急演练,及是否参与高速服务区、接驳点应急演练。

十二、事故管理风险因子

①三年内是否发生过较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或死亡事故。

②是否因安全管理事项被上级主管部门处罚。

③是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事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