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视角 | 分支及流派 | 本体论及表现 | 与个体及社会关系 |
社会科学视角 | 安东尼·吉登斯的观点(Anthony Giddens) | ▪能动性被视为具有社会后果的个体有意的、理性的选择行为; ▪没有涉及时间性和身份的问题; | ▪能动性与个体及社会具有不可分割性; ▪个体/微观分析优先于社会/宏观分析; |
玛格丽特·阿彻的观点(Margaret Archer) | ▪自然、真实和社会现实,以及话语、实践和世界的具体关系; ▪能动性是一个有意向和目标导向的过程; ▪考虑到个人身份和时间性; | ▪社会和个人在分析上是分离的; ▪内部对话和情感阐述被视为个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中介过程; ▪关注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 | |
后结构主义视角 | 强后结构主义(Strong post structuralism) | ▪集体话语:文本之外无任何东西; ▪能动性被看作重写霸权话语; ▪没有涉及时间性和身份的问题; | ▪不可分割性:将个体简化为话语 |
一般后结构主义 (Intermediate poststructuralism) | ▪能动性是人们对社会关系的生活体验以及自我反思和行动的能力; ▪时间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身份和主观性问题得到了解决; | ▪从分析上讲,物质、文化、经济和社会力量与个人的自我体验、身份和主观性是分离的 | |
社会文化视角 | 面向客体的(Object-oriented) | ▪过程本体论; ▪受对象和工具支配的个人和集体的能动性; ▪时间性问题未得到解决,身份和主观性遭到拒绝; | ▪个体与社会具有不可分割性:个体是对社会过程的还原; |
面向主体的(Developmental Subject-oriented) | ▪个体作为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能动者; ▪临时构建的约定; ▪意向性和主观性表现为参与以及决定哪些问题值得解决; | ▪个体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建构的关系; ▪能动性被视为与主体的职业身份密切相关; | |
身份和生命历程视角 |
| ▪个人通过自主选择行动来构建自己人生历程; ▪从个体生命历程的角度考虑时间性问题,彻底解决身份问题 | ▪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活条件被视为机遇和制约因素; ▪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