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来源

基础保障能力

每万人中拥有社会工作者数量

俞可平,2012 [35]

每万人拥有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曹惠民、黄炜,2015 [19]

配套规章制度出台数量

陈升,2010 [31]

省级以上媒体发布防灾减灾相关信息的次数

包国宪、周云飞,2009 [36]

专家咨询机构参与治理情况

何增科,2014 [37]

指挥领导能力

启动一级响应的时间

陈升、刘思利,2016 [21]

地方政府内部协调联动的机构数量

陈升,刘泽2014 [22]

复工复产率

组织动员能力

基层响应的时间

包国宪、周云飞,2009 [36]

官方辟谣次数

陈升,2010 [31]

地方政府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情况

俞可平,2012 [35]

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情况

社区(小区)防控情况

俞可平,2003 [38]

关于民众屯粮、物资紧缺情况、物价的情况

陈升,2010 [31]

累计获得捐赠物款价值

陈升,刘泽2014 [22]

调配应急物资数量

俞可平,2012 [35]

扶植恢复能力

扶持政策强度

陈升,2010 [31]

市场主体扶持发展政策力度

民生、就业政策力度

科技支撑能力

新技术在危机应对中的使用情况(如在线问诊、健康码)

杜专家,王爱丽2020 [39]

捐赠物、款分配使用的信息公开情况

俞可平,2003 [38]

应急响应速度

健康码推出的时间

史晨,马亮2020 [40]